落实好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aonghean.vn)——在落实党的十九大决议和农业与农村发展厅五年计划半个任期内,该省农业农村部门取得了重要进展,为顺利完成既定方向、目标和指标作出了贡献。

为了有效部署和落实乂安省党部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决议、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议、省人民委员会和本行业2021-2025年五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农业与农村发展厅组织向全行业全体干部、职工、公务员进行宣传;同时,将落实第十九号决议的行动计划具体化,制定计划、方案、项目……(15个计划、方案、项目)……
截至目前,2020-2025年计划已过半,义安省农业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经济结构持续向好。在纯农业领域,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大幅提升。多种作物和牲畜的产量和单产快速提高,特别是单位面积收入大幅增加。农林业投资吸引和引导力度明显增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投资、建设和升级,日益服务于生产生活,特别是农村山区的人民生活。

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减贫、民族地区和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项目投入持续增加,效益显著。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和农业农村发展领域政策落实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逐步改善,农村社会治安得到保障,农村安全形势发生许多积极变化。
具体成果:2021-2023年三年农林渔业产值平均增长率预计为4.74%,2021-2025年全期预计达到4.7-4.8%左右,实现决议目标和2021-2025年五年计划目标(4.5-5.0%);产业结构向好方向转变,纯农业中种植业比重逐步降低,畜牧业和服务业比重逐步提高(2022年畜牧业占农业比重达47.94%)。新农村建设方面,截至2023年6月,全省已有309个/411个乡达到新农村标准,达到全省乡的75.18/KHNQ的82%,达到2025年计划的91.68%(309个/KH337个乡)。

其中,53个乡达到先进新农村标准,占全省达到新农村标准的乡的17.15%;6个乡达到模范新农村标准,占全省达到新农村标准的乡的1.94%;全省平均标准为16.98个标准/乡;197个村达到新农村标准;9个/KHNQ、11个县级单位完成达到新农村标准的任务,其中包括:荣市、太和市、南丹县、安城县、宜禄县、黄梅市、琼吕县、杜良县和演州县。
预计到2025年,82%的乡达到新农村标准(其中40%达到先进新农村标准,10%达到模范新农村标准),11个县级单位因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而获得表彰(包括根据政府总理2019年1月4日第17/QD-TTg号决定,指导南丹县成为模范新农村县);实现乂安省委第十九次代表大会(2020-2025年任期)决议的目标。
关于森林覆盖:到2022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58.36%,到2025年,预计森林覆盖率达到58%,实现第十九号决议的目标。
关于农村居民使用卫生水率:至2022年底,农村居民使用符合农业与农村发展部4826/QD-BNN标准的卫生水率将达到87%;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0%,实现乂安省委第十九次代表大会(2020-2025年任期)决议的目标。
行业主要生产指标均取得重要成果,为完成2021-2025年五年计划目标奠定了基础。在总生产指标中,预计20个指标中的17个将实现和超额完成,即:粮食、生木薯、生甘蔗、工业用茶产量;水牛、黄牛、生猪、家禽总数,屠宰鲜肉产量,牛奶产量;木材开采、盐业、水产品产量;农业合作社数量、手工艺村数量、OCOP产品……(预计20个指标中有3个难以实现,农作物为:花生、浓缩橙子、橡胶)。
总体而言,义安省党部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决议在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2021-2025年五年计划中提出的方向、目标、措施和措施已得到业界积极、有力的落实,因此从2021年至今,该省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且相当全面的成就。

未来一段时间,义安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厅将继续紧跟目标,同步、坚决落实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集中动员投资资源用于农业农村;加强指导、检查、引导,集中解决基层困难,提高目标达成质量,努力完成预计难以实现的目标,按照省党代会决议和2021-2025年计划目标。
从现在到2025年,该行业将集中于10个主要任务和解决方案:规划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省党常委会2023年4月13日第49-CTr/TU号关于实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19-NQ/TW号决议的行动计划,结合实施中央政治局2023年7月18日第39-NQ/TW号关于到2030年和2045年愿景的义安省建设和发展决议;推动农业领域结构调整;发展从种植、收获、保存、加工到组织消费的全价值链生产;继续推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国家目标计划;吸引企业投资农业和农村地区;促进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优先培训高素质人力资源,使其能够使用现代技术,在农业上取得突破;构建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的农产品消费体系,加快推进全省重点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保护农村资源环境,提高适应气候变化、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