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垃圾箱助力环境保护
(Baonghean)- 科技进步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然而,随之而来的弊端是包装、瓶子和农药容器等废弃物污染了环境,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许多地方正在推广的田间垃圾箱模式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
这几天来到福清乡(Yen Thanh),田野里长满了新栽的稻米,一片绿意盎然,田间道路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散落着装有农药的瓶子和包装袋。
乡农业部部长黎廷光先生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以前,人们混合农药后,常常将包装袋随意扔在田里,不仅影响美观,还造成环境污染,尤其对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此外,田边和水渠边的农药玻璃瓶随处可见,很容易被踩到。不过,在过去一年里,在上级的支持下,我们在田里设置了垃圾箱,并指导人们如何正确使用农药,这种情况正在逐渐得到改善。”
圆柱形垃圾桶由水泥制成,直径为90至100厘米,放置在人们经常混合农药的地方,以方便处理包装和瓶子废物。
省植物保护厅和安城县植物保护站对当地情况进行了调研,最终选择在福清乡10A村(连山)的同荣村试点设置三个农业废弃物收集箱。鉴于这一模式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福清乡计划迅速推广到全乡。当收集箱装满后,废弃物将被运往集中处理区。
自2014年初以来,义安省植物保护局建立了“可持续管理水稻病虫害和最大限度降低农药污染风险社区”模式,重点是提高农民的意识和责任感,降低农药风险,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在该模式实施的第一年,植物保护局支持部分乡镇建设农田垃圾桶,并在该省5个水稻主产区的8个乡镇进行了试点(安城县2个,兴原县2个,演州县、杜良县、清章县和南丹县各1个)。在每个试点中,每5公顷稻田,植物保护局将支持建设1个农田垃圾桶。
鉴于这项工作的积极成效,各县投资增设了更多农田垃圾桶,并广泛宣传相关知识,帮助人们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并切实做到垃圾分类到位。在清莲乡(Thanh Chuong 县),目前有近60个农田垃圾桶,均匀分布在全乡的田间地头。清莲乡第七村的黎氏雪女士说:“以前,很多农药瓶被随意扔在田里和沟渠里,我们上班时总担心踩到它们。自从田埂上有了垃圾桶,我们就不用担心了,环境污染也减少了。”清莲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潘伯玉表示,这一模式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支持,因此在不久的将来,该乡将放置更多的垃圾箱,以满足处理田间垃圾的需求……
但现实中仍有一部分人对农药包装、瓶身的危害没有充分认识,仍然保持着“随手扔”的习惯,导致田间垃圾桶的作用和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由于垃圾桶设置在居民区附近,居民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难以分类处理。根据规定,垃圾处理点必须距离居民区至少3公里。
但目前一些地方处理不当,有的地方采取焚烧或就地掩埋的方式,而其中残留的瓶子等固体废物不易分解,久而久之会对土壤环境、水环境造成影响,并直接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
当被问及如何克服这些限制时,乂安省植物保护厅农业植物保护处副处长范成龙先生表示:“在实施这一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成立了‘农民自主管理’小组,每个小组由3人组成,其中包括信誉良好、能够掌握问题的农民,负责协调检查法规的执行情况,同时指导、调查和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关于农药包装的收集和处理,我们正在努力动员大家提高自觉性,将田间废弃物妥善处理,每年从容器中收集一次农药包装,并集中处理。”
要发展符合VietGAP标准的绿色清洁农业生产,首先必须从每个人保护农业环境的意识入手。地方政府需要宣传和教育民众提高环保意识,养成收集农药包装的习惯。甚至可以将其纳入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此外,各级各部门也需要制定适当的田间废弃物收集和处理方案,推广这一先进模式的积极有效性和综合效益,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