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伤残军人和城堡士兵对他们的战友忠心耿耿
清化乡(Thanh Chuong)残疾上校阮友爱不仅英勇善战、战斗力出色、出色地完成交付的各项任务,而且还是一位生活简朴、忠诚、全心全意为战友着想的老战士。
战场中央的派对入场
阮友武先生在回忆广治战场时说,1972年5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他在义禄(义丹)招募新兵,并进行训练。一个月后,他接到了参战命令。在前往广治的途中,他被提拔为班长。
.jpg)
与战友们在海浪前线奋战的9个月,是他军人生涯中难忘的岁月,他从一名侦察兵,调入312师209团9营10连主力部队,并升任副排长。
据阿先生回忆,1972年和1973年初广治战事异常惨烈,敌人昼夜不停地炮火轰炸战场。他和战友们有时不得不在充满雨水和鲜血的战壕里奋战,枪林弹雨,炸弹轰炸,生死攸关,但他们的战斗精神却异常顽强。
阿先生手里拿着海防战友在临死前送给他的灯笼,说道:“那天在广治前线,我和战友们奋不顾身地战斗,没有人想到死亡,没有人承诺回来,只知道要战斗,要胜利。”
.jpg)
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在海陵,在保卫广治古城的81个日夜战斗中,迪祥、如勒、科伊山、52号山……这些地方仍然深深地印在老兵的脑海里。他的头部、手臂、腿部都受了伤,身上还留有伤疤。
作战英勇,功绩卓著,在战场中央被部队接纳入党,他为此感到无比荣幸。入党仪式在石汉江畔的连队指挥部掩体举行。阿先生回忆道:“我当时非常惊讶,直到站在悬挂国旗的指挥部掩体里,我才知道自己被接纳入党了。”
令他永远难忘的一段感人记忆是,那一年,家乡举行了“争光竞赛大会”,他的父母被公社邀请去领取“荣誉勋章”,大家都以为他牺牲了。
《巴黎协定》签署后,他获准回国探望家乡(1973年3月)。当他背着背包回家时,却无人认出他。当他的母亲意识到他真的活着回来,站在儿子面前时,她晕了过去。
为队友感到沉重
之后,他被派往第一陆军学校(山西)学习,之后又在第二陆军学校(同奈)、第三陆军学校(芽庄)、第四军区、安城县队、安山县队工作……无论身处何职,他总是出色地完成所分配的任务。2009年,他以上校军衔退役。
.jpg)
生活在故乡的老兵、上校、伤残军人阮友佛(4/4)依然与亲朋好友、邻居、战友们保持着简朴、温暖、充满爱意的生活方式。他和妻子育有3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在军队服役。
七月的一个早晨,在清化公社顺化村的家中。村尾绿意盎然的花园里,各种果树繁茂,美得像个公园。这位七十岁的老兵正在照料着花园。据悉,退休后,他一直像个真正的农民一样积极劳作、生产和饲养牲畜。他说,劳动既能增进健康,又能为家人生产清洁产品……
.jpg)
他不仅在工作中“放开右手,握住左手”,在家也是一位模范积极的地方协会干部。他深受同志们的信任,自清章县古城勇士协会成立第一天起就被推选为主席,同时还担任乂安省古城勇士协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阿先生分享道:“从激烈的战场归来,我很幸运今天还活着。因此,我必须要活得对得起我的战友们和英雄烈士们的牺牲。”
多年来,他陪同清章县古城士兵协会组织开展了许多有意义、务实的活动,如:互帮互助发展经济;举办年会;组织战友们参观旧战场;看望生病战友,为困难家庭送去慰问品,在节假日和春节期间提供政策;提供有关烈士的信息;参与和配合烈士家属及职能力量将烈士遗骸运回家乡等。
其中,该协会动员企业家、慈善家为本县处境困难的同志修建5座感恩之家,共投入资金2.5亿越南盾。
.jpg)
阿先生分享说,城堡勇士协会在活动中面临诸多困难,例如成员年龄较大、资金不足等。核心成员必须积极主动,发挥创造力,积极动员组织和个人伸出援手。
目前,他关心的是建造更多的感恩之家,为改善城堡退伍军人家人的生活做出贡献。
乂安省古城士兵协会主席阮春灿先生表示:“残疾上校阮友宇始终保持着胡伯伯部队的优良品质,政治立场坚定,道德高尚,作风朴实。他是一位积极向上、模范带头的协会干部,深受同志们的信任和人民的敬佩。多年来,清章县古城士兵协会始终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