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增密美化越老边界界碑工作

DNUM_ACZBCZCABB 18:34

落实第137/QĐ-TTg号决定,经过三年的勘察、施工(自2008年9月5日正式启动),至今,在义安省增设和修复越老两国国界界碑的工作已取得多项积极成果。这是完成2012年立碑目标的重要前提。

(Baonghean)-落实第137/QĐ-TTg号决定,经过三年的勘察、施工(自2008年9月5日正式启动),至今,在义安省增设和修复越老两国国界界碑的工作已取得多项积极成果。这是完成2012年立碑目标的重要前提。

义安省陆地边界长419公里,毗邻老挝三个省份(华潘省、川圹省和康赛省)。边境地区横跨该省6个县、27个乡、205个村庄;人口约21,592户/111,859人,主要为少数民族。根据规划,将勘测105个地点,并需要修缮和增建115座国界标志(总体规划已确定114座,新增1座需补充勘测)。

义安省立界桩队队长潘文红中校介绍说:立界桩计划制定后,该省于2008年12月成立了立界桩队,共有18名工作人员,在毗邻川圹省的边境线上开展工作。但由于任务要求,要加快按照计划完成勘界立桩工作,2010年10月成立了该省第二立界桩队,其中第一立界桩队负责华潘线立界桩任务(共39处/39个桩),第二立界桩队负责博雷坎赛线立界桩任务(共39处/39个桩)。

义安省边防指挥部充分认识美化和增加国界界碑密度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始终加强领导、指导、督促、引导,有效落实国界界碑勘察和监督工作,定期按规定向主管部门报告情况。省界碑立碑指导委员会也出台了实施细则,为指导委员会成员分工明确,协调陆地边境地区各部门、分局、县、乡、村的责任。



国会副主席黄玉山同志参观了南芹口岸里程碑。



边防警卫人员巡逻并参观地标。

围绕每年越老边界界碑修复加厚工作的培训内容,省边防指挥部配合省界碑立碑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织4期培训,共有200名部队和参与部门干部参加,66期培训,共有252名边境站、队、队的官兵参加,帮助参与此项工作的官兵和部队更好地掌握组织实施任务的方法和方式,培养在界碑修复加厚和管理保护工作中运用现代科技进步的技能,确保当前和今后几年边界的安全。

与此同时,以省边防政治部为核心的各职能部门、办公室定期派干部深入一线,配合边防站、边防队、边防工作组深入村庄、户户走访,特别是靠近边界有田有林的家庭以及经常在边界两侧走亲访友、经商的居民,了解政策相关内容,计划实施翻修、增设越老两国界碑的项目,将此作为定期或不定期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配合省公安机关各单位掌握情况,确保立碑队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安全、社会秩序和安全。配合省军事指挥部按计划部署扫雷工作,确保时间、进度和技术安全,为组织勘测、修建和立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实现高效……

升级改造和增加边界界碑密度是一项重要任务,旨在确认两国领土主权的合法性,展现建设和平、友好、合作、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边界的决心。因此,在完成边界界碑修建或修复后,省边防指挥部已指示界碑安置小组及时将界碑移交给当地边防哨所,以便按规定进行管理和保护工作。特别是,南坎、芒迪和纳艾等边防哨所已发现并报告了山体滑坡迹象(409号界碑)、避雷针上部脱落迹象(404号、408号和422号界碑),以便主管部门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然而,据潘文红中校介绍,由于义安边境地区地形多为高山、森林茂密、气候恶劣、多地洪涝灾害频发,修缮和增加密度的路标大多设置在危险地带,由此带来的诸多困难包括:运输粮食、饮用水困难,特别是将路标运送到施工现场困难。由于路标为一体式结构,为确保天气突变时路标不会膨胀,且工程属永久性,小型路标(高1.2米,重200公斤)尚可承受,但中型路标(高1.5米,重400公斤)或大型路标(高2.1米,重1吨)则设置在危险地带,摇摇欲坠地矗立在山顶,有时一处路标需耗时一个月才能完成,其中运输时间占到一半以上。长期炎热天气下还要应对蛞蝓、水蛭和口渴,这也是一大障碍。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例如:喷洒抗水蛭药物、拉开防水布接露水、雇佣当地人搬运饮用水……但仍然远远不够。更何况边境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一直错综复杂,给植树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此外,长期以来,标界队只组建了一支,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稳定下来较慢;标界队作业装备和手段配备不及时;初期对直接参与勘界标界任务的官兵的政策制度落实不力,影响了标界队作业计划的实施。希望今后一段时间,标界工作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得到控制,确保完成既定目标和计划。


广安省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积极开展增密美化越老边界界碑工作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