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的钟声
(Baonghean)——或许我应该从我对义安省高地居民竹篱笆的印象开始这篇文章。不知为何,每次踏足祥阳县、奇山县或桂风县的村庄,触摸那些系在山坡上、与当地相连的竹篱笆柱时,总感觉有什么东西从指缝间流过。竹篱笆里,成群的水牛和奶牛悠闲地吃着草。山景从未如此宁静……
从芒森镇前往北里乡的路上,到达奇山县帕丹乡胶陆3村时,我们被迫停下来给牛群“让路”。十多分钟里,我们只能双脚坐在“铁马上”,等待牛群过去。如果是在平原地区,我们肯定会生气,同伴说不定还会说几句难听的话。但在山区,这很正常,甚至能最充分、最平和地体现少数民族的生活。
在一个美丽的早晨,我们走到半山腰,决定停下来,寻找高禄三村。为什么叫高禄三村呢?因为在帕丹乡,还有高禄二村和高禄一村。通常,典型的山村行政区划,往往根据面积、地理位置和人口特征来划分。高禄三村靠近7A国道,清晨,一排排高脚屋散落在阳光下,如同一首情歌上的音符。我们穿过缓坡的水泥路,找到了高禄三村村长的家。正四处张望问路时,突然一个女人的声音问道:“你们买牛吗?”是一位妇女坐在路边高脚屋的阁楼上织锦。她介绍自己叫卡氏曼,并说卡文门村的村长是她的丈夫。 “如果你想买牛,你得等等。Mun已经把盐运到森林里喂牛了。他今天早上就出发了。”——Man在织布机旁灿烂地笑着。
![]() |
胶禄三村的居民们正驱赶着牛群返回村子。图片来源:Ho Phuong |
午后不久,村长卡文文折返村中。远远望去,他看到卡文文边走边打电话,打着招呼。卡文文看起来比33岁的实际年龄要壮实得多。他放下摇篮,把刀放进木桶里,对顾客说:“有人想买一头牛,还没卖,因为牛还小,个头不够大,过几个月再卖。”交谈中,卡文文了解到,胶陆三村现有75户314人,全村自然土地面积1000多公顷,包括林地和生产用地,大部分是石灰岩山林,无法用于农业生产。 “土地都用来种玉米了,水稻不多。这里不像低地那样,土地按“sao”或“mau”计算。我们只计算播种量。每年每人大约能收获500公斤大米。上个季节,全家只收获了几百公斤。”——文酋长分享道,他还说,如果他不做点兼职,村里一年到头都会挨饿。
胶陆三村的副业是养牛和织锦。如果说织锦是女人的活儿,那么养牛就是男人的活儿了。胶陆三村目前拥有235头牛、200多头猪和大约200只鸡。当被问及牛的具体情况时,卡文蒙说,过去村民们没有意识到牛的经济价值,所以养牛数量不多,饲养也非常简单。牛会在森林里放养几个月,然后才去检查一次。因此,过去这个村的牛犊会与其他村的牛犊混养。但现在情况已经改变。为了发展经济,村里成立了牛群。每个牛群大约有10户人家,他们出钱出力,挖坑、打桩、建围栏,把山地围起来,形成水牛和牛的集中放牧区。
在胶禄三村,有近10个这样的小组。每个小组饲养着20到30头水牛和母牛。卡文文先生家养的牛最多,有16头,卡梅蒙先生有10头,就连村长卡文蒙也养了7头。在一条小溪流经的丘陵地带,这些牛被饲养在13公顷的土地上。“每隔几天,我就把牛牵回村里,给它们喂盐。否则,小组里的人家就轮流把盐送到森林里检查。他的牛和我一样,也需要盐才能健康。”卡文蒙笑着露出了一口黑牙。
在义安省西部的一些村庄,建围栏养牛已不再是“亮点”或“运动”,而是逐渐成为人们畜牧生产活动中的习惯。首先,好处是能够更好地照料、监测和密切管理牛群,不用担心损失。一旦发生疫情,就能及时发现并采取预防措施。关于这一点,许多村民表示,他们家的牛每年都会定期接种疫苗。集中养殖也有助于家庭养育母牛和牛犊。最重要的是经济效益。每头牛犊的价格超过1000万越南盾,如果是成年母牛,则每头价格在1500万至3000万越南盾之间。“这片森林,这片食物,这片土地上的利益,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这是奇山县北里乡会江1村村长Moong Pho Tom先生的感言。
富潭家有14头奶牛、7头水牛、20多头猪,还有几十只乌鸡。由于看到了居住地的益处,近年来,北里乡许多家庭扩大了养殖规模,发展了水牛和奶牛养殖,并且都采用围栏养殖的方式进行大规模养殖。长期以来,许多人仍然认为,在西义安省,克木族人不像其他少数民族那样勤劳,但北里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库富阳先生却持相反的观点。他说:“如果不勤劳,不养牛和水牛,他们吃什么呢?”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Cut Pho Duong先生表示,目前北里乡共有近1400头奶牛、652头水牛、1300只山羊、近2000头猪以及近10000只鸡鸭。Duong先生也坦言:北里乡地处偏远,生活极其困难,贫困户比例仍然很高,但平均每户都有4-5头水牛和奶牛。而大规模养殖是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方向之一。“如果我们只是等着‘绞盘手’来,到二三月我们就会饿死。”——北里乡人民委员会主席一边说着,一边向天空挥手解释道。
![]() |
因为迫不及待“天长地久草长青”,北里村不少居民主动商量,同意为水牛和奶牛设置围栏。会江一村的Cut Xuan Khanh先生说,每5-6户人家分摊一块养牛区。参与围栏时,会根据每户水牛和奶牛的数量,折算出栏钢卷。每100米长的钢卷价格为20万越南盾,奶牛多的家庭出10-15卷,奶牛少的家庭出4-5卷。每组围栏面积约2公顷,根据任务分配,每户轮流看护、监护一周。
与Huoi Cang 1村一样,Pha Coong村也以类似的方式养牛。该村有28户人家,132口人,每家每户都有水牛和奶牛。村里的家庭按亲戚和兄弟分组。例如,Cut家族组有多达10个家庭出钱出力,修建围栏,形成一个面积超过3公顷的畜牧区。Cut Pho Cho、Cut Pho Duong、Cut Van Cuong、Cut Pho Hoan等家庭总是有60多头水牛和奶牛……此外,Pha Coong村还有Chich家族、Moong家族等养牛小组……由于饲养水牛和奶牛,Pha Coong村的贫困率从几年前的9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50%。
这一成果在距北里乡中心约5公里、距奇山县中心约40公里的地区得到了显著体现。北里乡人民委员会主席Cut Pho Duong先生也表示:“当地畜牧业发展、经济思想拓展,得益于国家投资建设的道路系统。目前,柏油路已通至乡中心,从乡到村也有水泥路。得益于此,农产品运输,尤其是水牛和奶牛的销售也非常便捷。” “我们必须修建围栏。我们不能等着国家,指望他永远‘绞盘’。”这位克木族领导人的这番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一切都始于在高地群山和森林中修建一排排围栏。而喜悦之情更是浓烈,当路过会仓一号村时,突然响起一首清脆的歌声:“你在山的另一边/为什么不跟我回来/太阳要睡觉了/我的眼睛还在等待/如果你回到我身边/记住铃铛的声音/牛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