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绘画的新方向
(Baonghean) - 艺术家们将全部热情投入到绘画中,尽管许多作品在艺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他们却无法靠绘画谋生。在新的趋势下,艺术家们“转向副业”,从事其他副业,例如平面工程、刺绣印刷、广告设计……
热情
说到义安美术,不得不提陈明珠、胡切贞、阮廷传、陈黄忠等老艺术家。这些著名艺术家大多积极参与义安省的美术活动,参加每年一度的展览,并荣获各种奖项、奖状和美术奖。他们为义安省美术在全国美术版图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做出了重要贡献。
![]() |
画家阮廷传(越德儿童文化中心 - 荣市)为高中生开设了艺术复习课。 |
走进艺术家兼雕塑家陈明珠位于荣市阮诗萨街的简朴小家,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迷你艺术博物馆的空间。墙上挂满了画作,大大小小的雕塑被他精心布置,从院子、花园到客厅,无所不包。他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着那些荣获越南美术协会颁发的著名奖项的雕塑作品,例如《边疆之恋》、《谭涛》、《一农》……无论从上世纪80年代摄影艺术工作室的员工,到后来成为省级文化主管官员,艺术家陈明珠始终对绘画和雕塑怀有深厚的热爱。工作之余,他把时间都花在绘画和雕塑创作上。他说,虽然以前生活很艰难,但他总是尽量把每一点微薄的工资都用来购买绘画材料。为了铸造一尊重达10公斤的雕像,购买复合材料、玻璃纤维、模具等材料的成本高达数百万越南盾;有些雕像的成本高达20亿至30亿越南盾,需要几个月积攒的工资才能完成。对他来说,所有与艺术相关的活动似乎都只是为了交换职业,能够自由地创作。
至今,陈明珠创作的石膏浮雕、陶土、纪念碑等作品,造型雄伟、坚固,带有艺术家兼雕塑家陈明珠的印记,在省内各历史遗迹、机构和学校展出。其中,著名的有:长盆遗址的胜利纪念碑、阮必清公园(荣市)的阮必清纪念碑、长溪遗址(安城)的72名苏联义静战士纪念碑……然而,他仍然坦诚地透露,他大部分在展览中获奖的作品至今仍保存在“家族博物馆”中,只有几件作品以相当于他80年代月薪两倍的价格售出,当时的月薪超过60越南盾。近年来,他的获奖作品却无人问津,每年只参与几场招标活动。
艺术家阮廷传是新一代艺术家,现任省文学艺术协会美术部部长,被认为是木刻和剪纸的创作者,其作品线条和形状清新自然、开阔流畅。30多年来,他一直挥笔作画,创作了70多幅风格各异的画作。他的艺术作品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例如荣获越南文学艺术协会三等奖(2007年)的《乡村午后》和荣获2009年中北部地区展览三等奖的《中秋节》……他的另一项职业使命是将他对艺术的热爱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艺术家阮廷传在越德儿童文化中心担任美术老师已有20多年。他对艺术的热爱已经“结出硕果”,他的学生中有许多都获得了国内外艺术奖项,例如:Dau Thanh Huong、Vo Bich Thoa、Phan Thanh Nhan……
为了“滋养”自己的艺术热情,艺术家丁传每年为参加V级和H级考试的学生开设大学入学考试辅导班。此外,他还承接广告牌的印刷和刺绣工作,以赚取更多收入。他创作了大量画作,有30多幅,但只有少数几幅售出,例如以1500万越南盾成交的木刻版画《Chieu Que》,其余作品至今仍“静静地”躺在他经常创作的小房间角落里。
画家丁传坦言,我省的艺术活动环境仍然很差,绘画行业发展机会不多。因此,尽管他对绘画事业的热情很高,但“职业”却无法支撑他,所以他那个时代的画家大多以“拼凑”的方式进行创作,因此画家的生活往往很艰难。
转向侧面…
义安省的艺术家只能参加每年一次的地区性展览、每两年一次的创作营和每五年一次的全国性展览。全省的艺术交流活动非常有限,几乎为零。缺乏艺术画廊来介绍、销售作品或进行专业交流。因此,从事绘画创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省美术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也快40岁了,每年也只招募少数新委员。如今的年轻一代大多是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人。然而,在地区性展览中展出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既稀少又不成熟。因此,义安艺术界的“空白”何时才能填补,仍是一个未知数。
为了了解当前青年艺术家的职业发展趋势,我们来到了义安文化艺术学院,这是该省唯一一所培养美术专业的院校。5年前,该学院的学生人数接近150人/班,而近年来,学生人数逐渐减少,目前平均每班只有45至50名学生。该校副校长黎武英院长介绍,目前,美术学院的学生中,约30%攻读应用美术专业,其余攻读美术教育专业;至于绘画专业,近两年来,由于报名人数很少,学校未能单独开设专业,而是将其并入教育专业。
现实中,绘画缺乏发展空间,很多学生选择应用美术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段文富毕业于义安文化艺术学院K42美术系平面设计专业(如今被认为是热门专业),之后进入绿色建筑设计公司担任平面艺术家,专攻室内外装饰、园林、微缩景观等。他分享道:“我从小就热爱绘画。然而,为了跟上潮流,我没有选择绘画,而是选择成为一名平面艺术家。这份工作不仅让我通过壁画、浮雕、雕像等作品满足了对绘画的热爱,还能让我每月获得800万至1000万越南盾的收入,保障我的生活。”
至于乂安文化艺术学院美术系 K15 的杨春松先生,毕业于美术教育专业后,又学习了平面设计。凭借着一技之长,他目前在两家专门从事广告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公司工作,因此收入颇丰(每月超过 1000 万越南盾)。由于工作繁忙,他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因此主要通过每件作品来传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因为对他来说,他创作的每一件作品,无论是产品、品牌的广告图片还是壁画,都如同艺术品般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作品”的成功在于客户的认可。
义安文化艺术学院美术系平面艺术专业长期讲师黎文海先生分享道:“现在大多数学生选择学习应用艺术,因为目前社会对应用艺术的需求很大,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广告设计、产品品牌、室内外装饰、工业设计等领域。”
努力寻找新的方向
艺术家的“横向发展”可以说是为了生存和职业发展而进行的灵活调整。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当我省“老一代”艺术家“回归本源”时,绘画艺术将走向何方?!目前,参加“艺术游乐场”的年轻艺术家寥寥无几,只有少数年轻艺术家努力寻求到绘画产业发达的大城市甚至国外交流发展的机会。省文化艺术学院副院长黎武英大师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艺术家,他也选择了这样的发展方向。他有机会在法国巴黎的一家画廊展出和出售自己的作品。每年,艺术家黎武英的平均作品约15幅,每幅售价在2000万至3000万越南盾之间。他的画作大多采用油彩绘制,因此每幅画的投资成本仅占售价的20%左右。因此,他至今仍坚持创作,用作品的收入“喂养”自己的热情。虽然数额不多,但却是今天我省许多年轻艺术家的梦想。
艺术家黎武英认为,为了使绘画艺术与应用艺术和谐共存,顺应当前的发展趋势,绘画创作者本身,热爱绘画的人们也需要建立联系,互相联系,在当地组织更多的交流活动和美术展览。艺术家自身也需要积极创造交流和联系的机会,建立画廊,为年轻艺术家创造一个表达自我和相互交流的环境。同时,他们也需要积极融入和创造享受和审美的需求,广泛开拓绘画创作的途径,与客户建立联系。由于建立画廊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建设需要社会化,为年轻艺术家创造介绍和销售作品的机会,并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以维持画廊的运营。这些画廊可以开设在旅游景点,既可以吸引游客,也可以向国内外游客介绍和销售作品。
此外,画坛从业者协会也需要与旅游中心、活动主办方、建筑设计咨询单位等建立联系,拓展画作销售市场,并在与潜在画作使用者互动性强的网站和推广环境中,主动接触、推介和推广作品,从而刺激画作的使用需求,在融合趋势下为画坛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文章和照片: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