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破坏他人成果以牟利!

February 25, 2013 18:22

很难相信,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尽管有众多类型的媒体、数十条覆盖面广、连接性强的电信网络、数百家新闻机构、数千个官方网站以及无数的信息渠道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可靠地支持、提供、确认和验证信息,虚假谣言仍然会出现,并且许多谣言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后果和损失。

(冯宪光)很难相信,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尽管有众多类型的媒体、数十条覆盖面广、连接性强的电信网络、数百家新闻机构、数千个官方网站以及无数的信息渠道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可靠地支持、提供、确认和验证信息,虚假谣言仍然会出现,并且许多谣言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后果和损失。

我们一直在宣传和提高公众意识,让人们认识到虚假谣言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造成的难以预测的危害。然而,虚假谣言仍然有滋生和蔓延的“沃土”。即使是那些拥有巨额资产、经常在充满活力的现代环境中运作、生活在信息中心的人,仍然可能受到虚假谣言的严重影响,并因听信谣言而遭受巨大损失。这令人深感遗憾。

上周,越南投资发展银行(BIDV)董事长被捕的谣言给股市、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造成了沉重打击。初步统计,自谣言传出以来,仅股市就因股价暴跌而“蒸发”了近34万亿越南盾。这还不包括BIDV品牌受损造成的损失。交易活动中出现的异常迹象表明,不法分子制造了“浑水摸鱼”的机会,尽管许多投资者撤资、压价抛售,但购买力却大幅提升。BIDV负责人表示,在本案中,散布谣言的人利用这一机会获利,至少获利5000亿至7000亿越南盾。BIDV还表示,过去三个交易日,股市上出现了4只涉嫌操纵价格的股票。这些都是调查工作的必要依据。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为什么还有如此大的“沃土”让坏人肆意“散播”有害谣言,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或许,散布谣言的肇事者抓住了许多投资者的“致命弱点”,即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够专业,以及根据群体心理行事的作风。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股市投资者的决策并非基于理性,并非基于准确、冷静和客观的考量,而是仅仅以情绪化、愚蠢的方式跟随群体行为。他们完全能够冷静谨慎地核实信息,并在做出重要决策之前确认信息。因此,他们不仅要付出自身损失的代价,同时也要对社会造成损害。一个交易日内超过30万亿越南盾的“蒸发”并非小数目,尤其是与全国许多省市2012年的总预算收入相比。更不用说与国家货币安全和货币政策问题相关的后果和影响。

但无论如何,越南独立发展银行(BIDV)董事长陈北河先生及时出面辟谣,媒体和相关部门也广泛向全社会通报,防止进一步影响或消除疑虑。回顾近年来,我们也目睹了许多给生产者和企业带来困境的虚假谣言,例如:吃柚子致癌、鲜牛奶有水蛭、越南缺米、越南发行100万越南盾钞票、越南更换货币……幸运的是,这些谣言最终被发现并被驳斥。

此次事件引发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我们无法察觉、无法反驳的谣言,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驳斥生活中四处流传的虚假谣言,毕竟并非所有人、并非所有事都能迅速引起媒体的关注,从而帮助辟谣?如何防止虚假谣言滋生蔓延?

现实生活中,许多与个人、人物、产品、组织,甚至政客有关的谣言仍在持续传播,且难以解释或驳斥。媒体曾报道过一位女教师突然被传言感染艾滋病毒的故事。这位教师悲惨至极,不得不去做检测以洗清罪名,检测结果显示她并未感染这种世纪疾病。然而,谣言仍在传播,她所在的社会环境仍然对她保持冷漠,将她视为艾滋病毒受害者。但事实是,她只是谣言的受害者,而且据这位教师所说,有时感染艾滋病毒甚至比感染艾滋病毒更可怕,因为她有时甚至会想到死亡。此外,在办公室、集体中,许多人突然被别人“画成有腿的蛇”,突然与手势、行为、言语、故事联系起来,而当事人自己却浑然不觉。其危害不可低估。所以,我们不能主观地对待各种谣言,即使有时它们只是小规模的谣言。

为了限制和防止谣言的影响,必须严格处理和惩处散布虚假谣言的人。坏人和不良势力散布谣言的目的也多种多样:可以是出于经济目的,破坏声誉、竞争力;可以是出于政治目的,降低影响力、贬低他人形象……虚假谣言都带有不良目的,其目的是通过破坏个人或团体的声誉、威望、能力、实力和资产来争夺影响力,从而获取经济和政治上的非法利益。

另一个需要落实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宣传手段和形式,定期发出警告和建议,提高公众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虚假谣言滋生的“土壤”。当收到异常信息时,每个人都应冷静、谨慎地通过可靠来源核实信息。建议通过主管部门的官方信息“渠道”以及相关人员的信息来获取信息。同时,与虚假谣言相关的个人和组织应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压制谣言。


德阳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谣言:破坏他人成果以牟利!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