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贷助力义安省众多群众脱贫致富
(巴新)——在义安省,社会政策信贷项目直接促进了国家可持续减贫目标计划的实施。这些看似微薄的资金,却为农村和少数民族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为他们带来了改变人生的机会。
穷人的“助产士”
在贵州省周海乡海3村,何氏道女士的生产经营模式广受好评。何氏道女士是周海乡海3村农民协会储蓄贷款小组的成员,是靠社会政策银行贷款经营成功的典范。
陶女士说:“以前我们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困难的时候没钱做生意,就考虑去区社保银行借钱。”
![]() |
洲海公社(归洲)河氏道女士家的金合欢林。照片:Thu Huyen |
在政策银行贷款以及当地政府、协会对养殖技术应用的支持和指导下,经过3个贷款期,陶女士家生活稳定,养殖和生产经营实现了增收,目前已脱贫致富,成为全社的小康户。
朗乡(昆强县蒙山乡)是与老挝接壤的边境地区一个特别困难的村子,现有176户,787人,贫困户和近贫困户占50%;100%的农户都是泰族。这里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少数人从事服务业。
2005年,蒙山公社人民委员会成立了储蓄贷款小组,由妇女联盟管理。小组运行期间,100%的成员将贷款用于正确用途,并有效使用,小组成员严格遵守规定,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政策性信贷对我们当地扶贫工作的贡献日益显著,贷款额度也不断提高,以满足借款人的实际需求。
![]() |
蒙山乡(Con Cuong)朗香村储蓄贷款小组的妇女们利用越南社会政策银行的贷款,发展织锦工艺。图片来源:Thu Huyen |
目前,朗乡储蓄贷款小组共有51名成员,小组总债务余额为19.805亿越南盾,其中包括6个信贷项目,一些农户受益于2-3个信贷项目。通过借贷资金,目前小组成员共饲养水牛166头、山羊185只、生猪311头。其中,小组内有18户参与社区旅游,12户参与该村传统织锦工艺村,这是该村近年来发展的新特色。
通过贷款,该组一些家庭已经从没有生产资本的贫困户,从没有大量资产、过着自力更生的生活,到现在已经摆脱了贫困(如Ha Thi Hang家庭、Vi Thi Thoa家庭、Vi Thi Toan家庭……)。
![]() |
朗香村储蓄贷款组组长夏氏龙女士荣获越南社会政策银行行长颁发的奖状,以表彰她为落实政府扶贫政策所做出的诸多贡献。图片:Thu Huyen |
储贷集团有效利用贷款,为郎乡经济稳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荣获“文化村”称号,2018年荣获“模范文化村”称号。2017年,该村被省人民委员会授予“织锦村”称号。该村12位合作社骨干成员利用集团管理的社会政策银行贷款,开展手工艺品生产和服务。该村贫困率已从2015年的33.15%下降到2019年的9%。
在困难地区创造改变
根据国会2014年6月24日第76号关于推动实现2020年可持续减贫目标的决定,政府于2016年9月2日颁发了第1722/QD-TTg号决定,批准了关于可持续减贫、防止再贫困、为实现2016-2020年减贫目标作出贡献的国家目标计划,根据国会的决议,社会政策银行被赋予实施社会政策信贷的任务。
![]() |
社会政策银行总经理杨桂胜(Duong Quyet Thang)向祺山(Ky Son)的受保家庭赠送礼物。图片:Thu Huyen |
社会政策信贷按照“优先扶贫户、次贫困户、新脱贫户”的原则,设计了一系列服务贫困户和其他政策主体的信贷产品,构建了同步推进的政策体系,覆盖了受益群体,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和持续脱贫提供了多维度的支持。政策信贷在帮助贫困户和政策主体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助力落实减贫目标、建设新农村、稳定当地政治安全等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2019年6月30日,社会政策银行义安省分行正在实施19项政府政策性信贷项目,总资金达8.237万亿越南盾。五年间(2014年至2019年),义安社会政策银行已向461250户贫困户和政策受益人发放了12.719万亿越南盾。该地区政策性信贷项目贷款余额达8.222万亿越南盾,与40-CT/TW指令颁布前相比增加了1.991万亿越南盾。
![]() |
制图:林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