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神崇拜正式成为世界遗产
“越南母神崇拜习俗”于12月1日晚9点15分(越南时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12月1日当地时间下午5点15分(越南时间晚上9点15分),在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议上,“越南母神崇拜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南母神崇拜习俗”申报材料符合以下标准,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越南代表团出席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会议。摄影:范高贵。 |
具体而言,档案中的信息表明,该遗产过去和现在都为建立连接传承社区的精神纽带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社会角度来看,该遗产的开放性促进了不同种族和宗教之间的包容。自16世纪以来,这一遗产通过香炉主、寺庙弟子和香炉工匠的实践和教学而传承下来……它符合国际人权法规,并且实践不受限制。
在这方面,这一遗产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普遍实践这一遗产的能力,并在不同层面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突出参与母神崇拜的社区和人群之间的文化相似性,将母神崇拜视为同情和慷慨的象征,并与道教、佛教和其他宗教相结合。
由于这一文化遗产为越南不同民族所共有,这种做法将加强对话,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有助于创造和丰富文化资本,并成为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服饰、舞蹈和音乐等艺术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 |
越南代表团在“越南母神崇拜习俗”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时兴奋不已。摄影:范高贵。 |
简介还附有附录,证明该遗产于2013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名录由文化体育旅游部文化遗产司和越南国家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组织实施,名录结果每年更新。名录的开展得到了当地社区、村长、首领、庙娼、男女娼、香客、信徒等的积极参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越南母神崇拜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肯定了越南各阶层、各行业、各社区为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出的努力。
因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越南母神崇拜习俗”将成为越南第10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急需保护的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其他遗产包括:阮朝宫廷音乐(2003年)、西原锣鼓文化空间(2005年)、越南歌筹歌谣(2009年)、官和民歌(2009年)、朔寺和扶侗寺的荣节(2010年)、富寿县春歌(2011年)、富寿县雄王崇拜(2012年)、南方业余音乐艺术(2013年)、义静维监民歌(2014年)、拔河仪式和游戏(2015年,多国概况,与韩国、柬埔寨和菲律宾合作)。
![]() |
三圣母是母神崇拜宗教中最神圣的三位圣人。图片来源:hatvan.vn |
母神崇拜是纯粹的越南民间信仰,在越南人民心中源远流长,并随着社会变迁而演变和适应。母神崇拜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渴望健康、财富、好运……是越南人民精神生活中的需要,赋予他们力量和信仰,吸引着社会各阶层。
心是母神崇拜的核心价值。母神教导人们要过好生活,拥有纯洁的心,懂得做人,崇拜祖先,并感恩那些为人民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在民间传说中,崇拜母神的习俗起源于史前时期,当时越南人民崇拜自然神,这些神灵被结合在圣母的概念中,或称为母神。
纵观历史,我国的母神崇拜发展出三宫(天宫、音宫、水宫)、四宫(上三宫加地宫)的信仰体系。16世纪,在三宫和四宫信仰的基础上,随着圣母行的诞生,一种原始的本土宗教得以形成。母神崇拜也与越南民族传统民间艺术“周文”(或称“帽文”)息息相关,周文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越南的“周文-后同”仪式。照片:TL。 |
珠文仪式,又称后童仪式,是一种典型的宗教仪式,其正式名称为“越南母神崇拜信仰”,正受到公众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当该信仰被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
根据丹特里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