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总书记杜梅对家乡义安有着特殊的感情
(Baonghean.vn)——无论是在担任党和国家的高级官员,还是退休后,前总书记杜梅始终对义安这片土地给予极大的关注和特殊的感情。
这或许源于多方面因素。首先,义安是一片拥有杰出人民、革命传统深厚且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其次,义安也是胡志明主席——这位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领袖——的故乡。此外,前总书记杜梅对义安的特殊情感也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他的第一任妻子是来自奠州县奠金乡的已故的塔氏清女士。
![]() |
为重建荣市奠基的人
谈及前总书记杜梅在其家乡义安省留下的印记,历任省级领导人都会有很多回忆和讲述,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分享。然而,没有什么能取代杜梅副总理兼建设部长在1974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为荣市光中公寓奠基仪式上亲手奠基的画面。(这张照片由当时的《义安报》摄影记者阮雄山拍摄)。这张记录了这一特殊时刻的照片,不仅成为荣市和义安省的标志性影像,更象征着一个国家在战乱中浴血奋战、克服重重困难,重建家园的坚韧精神。
![]() |
| 前总书记杜梅于1974年5月1日为光中公寓(荣市)奠基。照片由TL提供 |
让我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以便大家了解荣市和义安省的城市重建在抗美帝国主义抵抗战争最后几年中的重要意义:
1964年8月5日,在南方战场接连遭遇惨败后,美帝国主义在制造“北部湾事件”后,加大了对越南北部的轰炸力度,使其满目疮痍。义安省和荣市成为帝国主义空军轰炸的主要目标。从1964年到1972年的八年间,数百万吨炸弹和弹药被倾泻在北方。荣市没有一栋房屋完好无损,所有医院、学校和建筑都被彻底摧毁,经济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 |
| 经过八年美国帝国主义对北方不断升级的侵略,荣市已满目疮痍。(图片来源:TL) |
1973年1月27日,《巴黎协定》签署,迫使美帝国主义停止在北方的一切升级行动。此时,像荣市这样的城市具备了重建的条件和机遇。在中央政府的关注下,荣市被选中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进行重建。此前,1973年10月22日,越南政府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署了《荣市重建协定》。
协议签署后,1973年底,首批东德建筑专家来到荣市,进行战后重建工作并开展建设勘测。当天首批踏上荣市土地的德国人中,包括东德建设部副部长兼国务秘书格哈德·科森教授。这表明东德政府对越南、义安省和荣市给予了特别关注和援助。
![]() |
| 战后,第一批来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专家抵达荣市,协助城市重建。(图片来源:TL) |
经过勘测、测量和设计,德国和义安省的专家决定在荣市中心的广中街(Quang Trung Street)沿线建造一个公寓小区,该街道也是贯穿荣市的1A国道的一部分。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广中公寓小区将建在广中街的东西两侧。整个规划区域占地约30公顷,分为A至E五个住宅区。东侧包含三个住宅区,其中A区有6栋房屋,B区有5栋房屋,C区有9栋房屋。此外,该区域还计划建设一个商业中心、一所小学、两所幼儿园和两所托儿所。西侧包含D区和E区两个住宅区,其中D区有9栋房屋,E区有6栋房屋。然而,由于诸多原因,D、E 两个公寓综合体未能实施,第一个原因是义安省和荣市没有实施所需的经济条件和必要的物质手段。
![]() |
| 1974年5月1日举行奠基仪式后,光中公寓楼项目的建设工作迅速展开。(图片来源:TL) |
![]() |
| 光中故居曾是荣市历史的象征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照片:阮氏书。 |
回到44多年前的国际劳动节,荣市前城市管理部门负责人吴文炎先生在一篇题为《荣市重建初期的回忆》的文章中写道:“1974年5月1日,在荣市——这片曾被美国帝国主义的破坏性战争摧毁的土地上——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立刻拉开帷幕。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涌向光中区。在12/9电影院,义安省行政委员会庄严地举行了城市重建的奠基仪式。”。
![]() |
| 1974年5月1日,荣市城市管理部门前负责人吴文炎先生谈及光中公寓楼的建设情况。照片:德英 |
吴文炎先生说,当时他是建设部的一名建筑师,被调到荣市参与光中公寓的建设,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专家组的翻译。之所以被派往荣市,首先是因为吴文炎先生拥有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曾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学习和工作过。
“那天,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施工现场,见证奠基仪式。这意义非凡,令人无比自豪。省政府还在12/9电影院组织了一场庆祝国际劳动节的集会。整个电影院虽然只有几百个座位,但座无虚席。越南副总理兼建设部长杜梅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越南特命全权大使迪特·多林先生的出席,使这场集会更加特别。此外,义安省委书记阮士桂先生、省领导以及一个德国专家代表团也出席了集会。”吴文炎先生回忆道。
![]() |
| 今天是清荣。照片:阮书 |
据叶先生介绍,集会结束后,代表们立即前往位于A1栋光中公寓楼的建筑工地举行奠基仪式。通过为重建荣市奠基,副总理杜梅似乎表达了义安省党委、政府和人民在经历了多年的苦难之后,渴望重新崛起的愿望。
对义安有特殊的感情
可以说,前任总书记杜梅对义安省的关心和爱护是难能可贵的真挚情谊。义安省委前书记阮伯先生说,杜梅总书记在任期间和退休后,始终牵挂着胡志明主席的故乡,尤其关心义安西部地区。每次他访问义安省,或者有省级官员前往河内,总书记都会询问义安西部的情况。杜梅总书记总是问:西部人民是否食不果腹、饱受苦难?他们的生意如何?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 |
| 西义安。照片:阮书 |
“他曾跟省委开玩笑说,应该把义安省分成两部分,西部由绥先生(范春绥,原省人民委员会主席)负责,平原由巴先生(阮巴,原省委书记)负责。这片山区潜力巨大,但人民生活困苦。目的是为了促进义安省西部的经济发展。这就是总书记的意思,”阮巴先生回忆道。
前省委书记阮伯表示,在杜梅总书记的指示下,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通过多项政策和战略,重点关注对义安西部地区的投资、建设和发展,并制定了多项解决方案。许多经济、文化、社会和交通基础设施政策被优先考虑,以惠及山区人民。得益于此,该地区的面貌和社会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也体现了国家元首对这个与老挝接壤的边境最长地区的远见卓识。
![]() |
| 位于祥阳省谭合乡帕侬村的苗族人种植百香果的模式。照片:TL Dao Tuan |
“后来,杜梅总书记访问义安省时,要求访问义安西部地区。他赞扬义安省领导人切实执行中央指示,缩小了山区与平原地区的差距。当时,总书记说,义安西部各县人民的基础设施、生活和住房条件都比北部山区省份好得多。”阮巴先生激动地回忆道,并补充说,2017年,他拜访杜梅总书记,庆祝他百岁寿辰时,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义安山区人民的现状如何?
沿海乡村的女婿
前总书记杜梅的第一任妻子是来自奠州县奠金乡的塔氏清女士。据前省委书记阮伯回忆,杜梅总书记每次回义安省工作,都会探望并关心他的“母系亲属”。有一次,杜梅同志心愿满满,请求省里安排他回妻子的家乡奠金乡探亲。他到后,先去祭祖,烧香祭祖,并与每一位乡亲见面,询问他们的近况。
这位前总书记还告诉大家,由于工作繁忙,他没有太多时间去奠金乡,但他内心深处一直牵挂着这片沿海土地。“当时奠金乡还很贫困。杜梅同志意识到当地百姓出行缺少桥梁,便指示中央各部门和分支机构拨款修建桥梁。这座桥被命名为奠金桥,但许多当地人仍然称它为翁梅桥。”阮伯先生回忆道。
![]() |
| 前总书记杜梅也是沿海村庄奠洲村的女婿。插图:阮书。 |
前省委书记阮伯表示,杜梅总书记对家乡义安省的特殊感情还体现在他担任部长会议主席(现总理)期间,主动请缨加入义静省(在义静省被划出之前)的国会候选人名单,并在第八届(1988年)当选为国会代表,代表义静省选民的愿望和利益。
以上种种表明,杜梅总书记似乎认为自己是义安忠诚土地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