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寻找野生蜂蜜!

June 24, 2013 17:39

(Baonghean)-每逢百花盛开的时候,成群的蜜蜂回来筑巢酿蜜,采蜜者们也收拾行囊,准备好工具,进入森林。

蜂蜜采收季通常从农历三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但最繁忙的时期是三月到四月满月(此时蜂蜜品质最佳)。采蜜工人通常以四五人为一组(通常是兄弟或亲戚)。

我们跟随阮文松先生带领的工人队伍,进入溪木森林(Thanh Thuy,Thanh Chuong),开始了寻蜜之旅。经过溪木安置区,我们把摩托车停在熟人的农场,沿着一条小路深入森林。



准备好采蜜的工具。

我们带的工具很简单:一把丛林刀,一个背包,里面装着瓶子、罐子、塑料袋、一顶头盔和一些午餐用的糖果。在森林里走了两个小时后,董先生带我们来到一条小溪边,并让大家停下来。

看到我们好奇,他解释道:“等一会儿,工蜂就会出来‘吃’水。” 一问之下,我们才知道,他的团队以前也从这个蜂巢里采过一次蜂蜜。上次他们采了十多升蜂蜜,就让它们“风干”让蜜蜂继续酿蜜,10到15天后再回来采。所以,他对蜜蜂什么时候来“吃”水,一清二楚。

陪同他的Thanh先生继续说道:“蜜蜂有在特定时间‘吃’水的习惯。根据蜂群的不同,有些蜂群会在上午10点左右‘吃’水,而有些则要到下午2点才到溪边。” 猎人经过溪流和小溪时,经常会观察到蜜蜂“吃”水,并沿着它们的飞行路线寻找蜂巢。“吃”完水后,蜜蜂会盘旋飞行约5圈,像飞机起飞一样逐渐上升,然后迅速飞向蜂巢。

工人们分头行动,迅速爬上一棵高大的树,观察“落点”(蜜蜂落地的地方)。业内人士把这个阶段称为“蜜蜂观察”。“蜜蜂观察”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

董先生从事这个职业已有十多年,因此他能非常准确地观察蜜蜂的飞行路线。这位在森林里辛苦劳作多年的人脸上,依然流露出开朗幽默的表情。他说:“我看不了书报了,但能很快地观察蜜蜂的飞行路线。奇怪的是,似乎每次看到工蜂‘吃’水,我的眼睛都会亮起来。” 坐在他旁边的Thanh先生补充道:“今天不是‘追蜂’,但有时一整个星期都找不到蜂巢。它们动作很快,也很聪明。新入行的人对此束手无策。”

休息了一会儿后,我们继续前往附近的森林。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但看到高处的蜂巢后,疲惫感仿佛消失了。

纳姆是这群人中最年轻的成员,出生于1994年,正在和董先生学习这门手艺,他将负责爬树采蜜。纳姆迅速戴上网眼头盔,提着篮子,手拿火炬,然后紧紧抓住“dây”(一种绳梯)。

纳姆爬上蜂巢,点燃火把,烟雾滚滚。蜜蜂们被浓烟熏醉,惊慌地四处乱飞,把蜂巢弄坏了。这时,金黄色的蜂蜜显露出来。纳姆迅速地把一层层蜂蜜切开,装进一个筐里,然后轻轻地滑了下来。

我们下面还拿着一个用牛仔裤碎片做成的小火炬。Thanh说,牛仔裤燃烧的时间很长,烟雾很大。一群失去巢穴的蜜蜂飞落到地上,把我们吓了一跳。

等一下,Nam从溪底提着一篮蜂蜜。Nam绕道而行,分散了蜜蜂的注意力,这样他就不会被追赶。



倒入蜂蜜并过滤以去除残留物。

南把篮子放在溪边,叹了口气,对童说:“老师,不多,大概只有一升半的蜂蜜。” 南按照老师的指示挤好蜂蜜,然后把蜂蜜倒进罐子里。挤完之后,太阳已经西斜了。大家分享着蜂蜡充饥。

到达森林边缘时已是下午三点,肚子咕咕叫,不习惯在森林里行走,累得筋疲力尽。不过,当我经过小溪时,看到工蜂正在“饮”水,Thanh先生把大家叫过来,安排了一个地方站着观察蜜蜂的飞行路线。他们全神贯注地“寻蜂”,而我则坐在路边等待,钦佩着这些寻蜂人的毅力和“对工作的热情”。

采蜜是一份“胆大包天”的工作。为了采几升蜂蜜,你需要爬山、涉溪、深入森林,这绝非易事。你必须勤奋、坚持,并且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才能成功。

有些队伍走了三四天,空手而归。有些人被蜜蜂蛰伤、身体肿胀或患上疟疾,不得不被人用吊床抬着。然而,这份职业已根深蒂固地融入血液,从事这份职业的人除非身体健康无保障,否则绝不会放弃。有经验的人通常会对这份职业保密,而且大多是父子相传,外人很难学到。

采蜜既辛苦又危险,但对山林里的人们来说,却总是充满吸引力。每升蜂蜜售价50万越南盾,所以每次采蜜都能赚上千万越南盾。

野生蜂蜜非常稀有,营养丰富,所以只要你把它带回家,就会有人来买。但并非所有去森林采蜜的人都能带回蜂蜜。不过,有些家族已经从事采蜜行业三四代了。有些人远赴他乡,到了蜂蜜成熟的季节,他们就收拾行囊,回到森林。去森林采蜜的职业似乎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和肉体。这里的人们对这份职业怀有深厚的感情,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感恩。


阮黎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我去寻找野生蜂蜜!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