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总干事及其任期内的“双炸弹”
(Baonghean) - 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时,一个人物开始为公众所熟悉: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他之所以为人熟知,不仅是因为他频繁发布世界卫生组织的声明,还因为他围绕世卫组织运作的争议。
从童年经历开始……
两年半前,谭德塞出任世卫组织总干事时承诺改革该组织,并应对疟疾、麻疹和艾滋病毒/艾滋病等每年夺走数百万人生命的疾病。同年,谭德塞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声称,这是他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机会——他称这一目标为“毕生挑战”。
“条条大路通全民健康覆盖,这是我在世卫组织的首要任务。全民健康覆盖是一项道义责任。有了覆盖,人们就不会死于贫困和赤贫,”他在就职后不久写道。这一目标源于他童年的痛苦经历。
![]() |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 图片:盖蒂图片社 |
谭德塞七岁时,住在埃塞俄比亚,他的弟弟死于一种疑似麻疹的神秘疾病。“直到今天,我仍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55岁的谭德塞博士在2019年的一次采访中告诉《时代》杂志。童年的痛苦经历让他深切担忧这个世界的不公,在这个世界上,孩子们的生死完全取决于其所在国家医疗体系的实力。这激励他采取行动,确保其他人不再经历这种可怕的经历。
谭德塞博士的医学生涯始于埃塞俄比亚,1986年在祖国阿斯马拉大学获得生物学理学学士学位。之后,他前往英国,凭借世卫组织的奖学金,在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攻读传染病免疫学理学硕士学位,并在诺丁汉大学获得公共卫生博士学位。
谭德塞也是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党员,并于2005年至2012年被任命为埃塞俄比亚卫生部长。在此期间,他为改革该国卫生系统所做的努力获得了广泛赞誉,例如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并在埃塞俄比亚各地培训和部署了38000名社区卫生工作者。2012年至2016年,他担任埃塞俄比亚外交部长,这为他竞选世卫组织总干事职位奠定了基础。
![]() |
非洲国家糟糕的医疗体系正是谭德塞先生推行“全民健康覆盖”的动机。图片:德国之声 |
支持者形容他魅力非凡、勇敢友善。谭德塞就任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就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面带微笑,语气轻松柔和。但在这风度的背后,却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我认识谭德塞博士27年了……他是一位有原则、冷静、稳重、勇敢的领导者,”伦敦大学教授劳拉·哈蒙德说道。全球健康中心联合主任苏丽·穆恩在推特上写道:“谭德塞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位强大、熟练的领导者和经验丰富的外交官。”
但批评人士认为,他更像是一名政客,而非卫生官员。在竞选世卫组织总干事期间,谭德塞被指控掩盖了2006年、2009年和2011年埃塞俄比亚可能爆发的霍乱疫情。他否认了这些指控,并称这是“诡计”,目的是在竞选中“淘汰他”。2017年,谭德塞入主世卫组织后,任命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为世卫组织亲善大使,此举引发争议。后来,在人们对已故津巴布韦领导人独裁统治的批评声浪中,他又推翻了这一决定。随着全球面临最严重的新冠疫情,对谭德塞的批评再次浮出水面。
![]() |
谭德塞先生出席了在瑞士举行的一场呼吁“可持续健康未来”的活动。图片:推特 |
职业生涯的“双炸弹”
新冠疫情以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停止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给世卫组织总干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武汉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并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以来,世卫组织不得不在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承担起应对疫情的全球责任。
世卫组织的年度预算为25亿美元,三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可以说,由于资金比许多美国大型医院还少,世卫组织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卫生需求。
此外,世卫组织也承受着来自许多国家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在应对疫情方面。随着疫情日益严重,许多人指责世卫组织反应迟缓,例如未能及早宣布新冠病毒的严重性,或未能采取果断措施紧急应对疫情……
![]() |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一直面临巨大压力。图片:法新社 |
过去两个月,一份要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辞职的公开请愿书在网上发布,已经收集了80万个签名,是支持谭德塞请愿书签名人数的10倍。
最近一次是美国的回应,当时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停止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理由是该组织对全球新冠疫情的“处理不力”。观察人士表示,美国此举部分源于其对世卫组织等多边组织的“厌恶”,部分则是为了“找借口”针对中国。此前,美国领导人曾批评世卫组织总干事“偏袒”中国。
多家美国报纸认为,中国对谭德塞目前的立场产生了重大影响。据称,中国曾利用资金承诺作为筹码,吸引发展中国家在2017年投票支持谭德塞,从而帮助他击败了英国候选人戴维·纳巴罗。谭德塞回应这些批评时坚称,世卫组织没有偏袒中国,并呼吁“不要将病毒政治化”。
![]() |
1月28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北京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握手。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一些中立观察人士表示,世卫组织并非完美无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其对当前卫生危机反应迟缓,或许并非完全应由美国所指责。这种同情的评价是基于对世卫组织能力及其应对各国政策的难度的考量。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公众对疫情的愤怒,但难以帮助世卫组织总干事克服其任期内的双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