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长:土地换基础设施投资容易滋生腐败,因为存在“黄金地段”问题

October 20, 2017 06:33

审计长何德福表示,土地价值的计算与市场价值相差甚远,远低于移交时的价值……这是BT投资机制的缺陷。

T在10月19日由国家审计署组织的“BT投资机制——问题与解决方案”研讨会上,国家审计长胡德福先生评论说,虽然BT投资形式(以土地换取基础设施的投资)很少受到公众舆论的批评,但由于缺乏宣传和透明度,这种形式很容易被扭曲和改变。“以BT形式进行的投资,让人们有机会拥有黄金地段的土地和位置,从而创造了巨额利润,”国家审计长评论道。

福先生表示,大多数土地置换项目(以土地换取基础设施的投资)在项目完成之前就分配了土地,当时的土地价格远低于项目交付时的土地价格,导致支付无法保证对价原则,使投资者获利,损害国家财政预算。

ong-ho-duc-phoc-dau-tu-doi-dat-lay-ha-tang-de-tham-nhung-vi-dat-vang

国家审计长胡德福担心,BT项目投资的扭曲使其成为“滋生消极情绪和腐败的温床”。

国家审计署第五区首席审计官黎辉仲博士以河内博物馆投资项目为例,指出该项目建成后成为浪费国家资源的象征,而法律法规的漏洞使得BT项目建成后成为“投资者从中牟利的腐败和负面行为的温床”。

“我们在一个不够健全的法律框架内应用了一种先进的管理形式,该框架存在许多重叠和漏洞,投资者可以借此操纵,”国家审计署首席审计官V补充道。

乐施会越南分会专家范光图博士对此表示赞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后,原本被低估的土地变成了“黄金地段”,从农地到城市用地,地价上涨了数十倍、数百倍,投资者获利颇丰。

“目前,关于建筑估价和质量方面没有详细的规定。国家在这两方面遭受双重损失:建筑估价和土地价格都与实际情况不符。土地价格低于实际价格,而建筑价格却被抬高,”涂先生评估道。

另一个缺点是,大多数BT项目都外包给承包商,这降低了投资者选择方面的竞争,并可能导致选择不具备项目实施能力的投资者。例如,在河内,15个BT项目接受了检查,但只有1个项目进行了招标,其余项目都外包给了承包商。

项目实施无需招标,投资者几乎是“一人独大”,这导致竞争减少,缺乏透明度。土地使用权也未能得到准确、完整的界定。因此,国家和经济都遭受了双重损失。

审计培训与发展学院的阮廷华博士在深入分析中指出,BT项目的本质是买卖活动,但并非遵循市场机制。由于诸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价格很容易上涨。项目竣工后,应进行技术和财务审计,以准确评估其质量和价值,作为土地资金“支付”的依据。然而,目前没有任何BT项目经过检查或审计,只有最终结算。

“在发展完善的地区,是时候告别‘以土地换基础设施’的机制了。这种机制只能应用于一些地方财政预算仍然薄弱、基础设施仍然匮乏的欠发达地区,”Hoa先生评论道。

据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张海燕女士称,BT投资的另一个缺陷是项目总投资额的增加。审计发现,总投资额中的部分成本高于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缺乏依据,导致总投资额增加,挪用了国家预算资金。

颜女士还表示,目前BT合同的签订仍然不妥,不够严格,缺乏对投资者违反进度、项目实施时间、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制裁措施。具体而言,对于在BT项目完工前已由其他土地分配项目支付款项的BT项目,投资者不会受到压力,必须按照承诺的进度完成项目。

根据审计结果数据,国家审计署建议对 21 个项目总额为 304250 亿越南盾中的 38150 亿越南盾进行财务处理,相当于审计价值的 12.54%。

面对导致BT项目容易沦为被分割土地的漏洞,前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副部长邓雄武教授建议,有必要补充有关技术审计以评估质量、财务审计以评估基础设施工程价值、支付给投资者的土地估价以及对BT项目所在地各部委和省人民委员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应该制定详细的法规,规定在实施BT项目时,必须对BT机制与国家拍卖公共资产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要求,以此作为实施BT项目的决策依据。同时,在验收、完成质量评估和价值评估之前,不允许将土地移交给基础设施投资者……”Vo先生提议道。

建设-移交(BT)项目通过建设-移交合同实施,这是一种公私合营(PPP)投资模式。在BT合同中,建设完成后,投资者将项目移交给政府,并有机会实施其他项目以收回投资本金。BT项目,也称为“土地换基础设施”,在经历了一段停滞期后,在许多地区再次蓬勃发展。


据越南国家经济研究所(VNE)

相关新闻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审计长:土地换基础设施投资容易滋生腐败,因为存在“黄金地段”问题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