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库“战场”被空置了吗?

August 15, 2013 14:36

(Baonghean)-目前,全省共有445/480个乡镇(占92.7%)建有基层广播系统。然而,超过150个电台完全瘫痪,超过200个电台“断断续续”地运行。民众,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民众,获得书籍和报纸的几率极低。

高地人“渴望”信息。

领着我走进一间临时用作仓库的房间,安静公社(Tuong Duong)的文化工作者搬开一把破椅子,指着藏在一堆泛黄书籍和纸张旁边的立方体物体说:“广播设备坏了,暂时存放在这里。” 当我问起广播电台的负责人时,他笑了笑:“以前有一个,后来电台停播了,公社就把他调走了。”

安静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林越明说:这个乡的信息化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全乡有9个村,但只有中心村的2个村有2组可用的大喇叭,4个村没有电。报刊更不用说,全乡有多达14、15份报纸和杂志,有购买的,也有提供的,但要及时把它们送到像纳仓这样的村子,那里距离委员会总部有17公里,需要通过林间公路,非常困难。是否有人读报纸又是另一个问题。仅在Tuong Duong,就有友姜、仁梅、孟山等乡没有通向中心的公路,也没有电,所以报刊每周只来乡一两次。



党报在信息过剩和信息短缺的山区,可以接触到有地位的人士。
(图中:Luong先生是Tuong Duong县Yen Hoa乡Cooc村的一位有名望的人物,他每月收到两份报纸,有时甚至多达四份)。摄影:V.Đ

与Tuong Duong县Yen Tinh乡的广播电台设备搁置的情况不同,Anh Son县Lang Son乡的广播电台情况有所不同。该乡文化委员会主任张伯焕先生说:“只需一次强雷击,就能烧毁该乡一半村庄的广播设备。每次维修费用约为数十万越南盾。有些村庄甚至要等上几个月才送去维修。”

据安山文化部专家介绍,该县21个乡镇中,有21个乡镇拥有无线电台,但目前有6个乡镇的设备出现故障,成为广播“空白点”。在祥阳县,目前有3个乡镇(Tam Thai、Yen Na、Nga My)拥有3个电视台和广播电台,14个乡镇拥有广播电台,全县153个村庄中,有122个村庄拥有广播电台,但到目前为止,这个数字并不一定准确,就像上文提到的安静乡的情况一样。

根据信息通信部最近的一项调查,该省480个乡镇(占92.7%)已建有基层广播系统。然而,超过150个电台完全瘫痪,超过200个电台运行不稳定。在昆强县、归合县和归州县等县,近四分之三的电台不得不停运。据当局介绍,目前基层广播设备投入到许多不同的节目中。有些设备是15至17年前投入使用的,因此损坏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地方广播电台的活动外,当地人称之为“不睡不醒听歌”的一种形式是电视,电视在各地区都很受欢迎。据祥阳县文化官员介绍,该县95%的居民收听广播,85%的居民看电视。如果真是这样,那确实是一件好事。然而,根据我们在安那、安静和琉坚等乡的观察,绝大多数拥有电视的家庭都是通过碟形天线接收图像。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使用的是非法天线,因此无法接收到义安电视台或当地电视转播站的频道。人们看电视时主要“打开”文化娱乐节目。据了解,在山区,特别是高原地区,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公社广播电台是向民众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更不用说报纸和杂志了。目前,在祥阳县以及奇山县和昆强县等偏远地区,除了两份党报《仁报》和《义安报》外,大多数村庄、村组和公社直属单位还拥有15份其他行业和工会报刊。然而,除了村领导和公社部门及支部外,村民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获得此类信息。

更别提安山文化办公室里一个书柜里放着几十本书了,劳动出版社的《巴拿尔克里姆——巴拿尔孔德史诗》厚得像指关节那么大,青春出版社的《河江民俗》更是厚了一倍,足足有1155页!《占族和埃德族的节日》也有500页……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都是中央级项目带回来给泰国人民阅读的书籍。光看书名和“厚厚的”厚度,恐怕大家连看都不会看,更别说读了。

上述情况导致政策等信息的传播,基层必须依靠记者、宣传员、行业干部、工会以及重点村组干部。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会参加会议,信息的吸收程度也取决于宣传员的信息传递能力。



Yen Na 公社(Tuong Duong)Na Khom 村的扬声器集群

从员工开始

清盛乡(Thanh Chuong)记者阮文君先生是一位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他表示,如果像过去那样讲话,听众会听不懂,因为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必要时可以去咖啡馆上网。因此,为了防止党员和群众在他主持的“听新闻”环节打瞌睡,他花时间阅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尤其是省县内部新闻,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更新知识。至于“讲话技巧”,无需多言,很多人说,只要他讲话,就连洞里的蚂蚁也会跑出来听。

安那乡(Tuong Duong)电台台长罗梅恒毕业于义安省广播电视学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工作者。除了担任教育促进会副主席之外,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撰写新闻、编辑、组织节目以及担任电台播音员上。每周,他都会定期制作一期节目,包含5条新闻、1个广播报道和1个“好人做好事”或“真人做真事”的例子。纳空村的罗文清先生曾要求“上电台”,保证戒酒。古普村的魏文宣先生通过看报纸和听广播,建了一个猪圈,饲养豪猪和猪,每年可以卖出近1吨生猪和2窝豪猪。

然而,像清盛县的关先生、安那县的杭先生这样基层电台记者、宣传员和负责人的数量并不多,特别是在山区公社和边远地区。

如果有人认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口头宣传已经无用武之地,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个“@时代”,口头宣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它是在当今非官方渠道发布的混乱甚至有害的信息流中引导舆论的最佳方式。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提高基层干部、党员和群众的政治、社会、法律和其他领域的意识。安那、安静(Tuong Duong)两个偏远公社以及谅山(Anh Son)、清盛(Thanh Chuong)等低地公社的现实表明,哪里的信息和传播工作做得好,哪里的干部和群众在所有事务上,包括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反之,就能团结一致、达成共识!

目前,在公社一级,每个传媒领域至少配备1名记者和5-7名宣传员,如果设有广播电台,至少有1名负责人。全省有480个公社,如果乘以1,我省基层的信息队伍在数量上确实很强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支队伍的质量与要求并不相称,具备说服力且对各个领域有深入了解的记者和宣传员非常少。

据了解,在2012年实施“信息化下基层行动”之前,全省从县到乡两级的信息员中,接受过信息通讯专业技能培训的仅为20.13%,接受过机械设备技术操作培训的仅为12.2%,接受过计算机知识培训的仅为28.3%。信息队伍素质如此之低,导致基层广播电台的“空白点”越来越多,书籍、报纸、口头宣传等其他形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很多地方效果不佳,许多人对信息“视而不见”,这并不难理解。

加强基层信息传播

“信息化进山区、边疆、海岛”计划(简称“信息化下基层计划”,由信息通信部主持)是政府总理于2012年11月20日发布的15个国家目标计划之一。

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为缩小信息化差距、改善人民特别是偏远地区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政策。该计划包含三个项目,分别是提升基层信息通信人员能力、加强信息通信系统物质设施建设以及提升信息通信内容。据了解,在全国12600多个乡中,义安省18个县的265个乡已从该计划中受益。

据信息传媒局专家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已在基层调研并逐步落实该计划,已为165个乡的30%信息传媒干部举办了4期培训班;在祥阳县的峨美乡和桂峰县的周通乡建成了2座广播电视转播站,在义丹县、演州县、清章县、英山县的7个乡安装了广播电台,在奇山县、祥阳县、桂峰县的3个县的12个村安装了收听收看设备,并为桂峰县的基层信息干部配备了一些工作工具。

另一方面,还向邮局、公社文化站和20个边境哨所发放了470400册内容涵盖多个领域、适合农村和偏远地区民众阅读的书籍。

由于该计划仅实施了计划期限(2011-2015)的一半,其有效性尚无法定论。然而,通过研究,如果当局能够系统、科学地实施该计划的三个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内容,将信息传递到基层,那么它必将“弥补”基层信息战线的现有缺口。否则,这三个项目的成果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以往加强山区和高原公社信息文化建设项目的重复。而官方基层信息战线是否会继续处于开放状态?


文章及照片:Viet Long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信息库“战场”被空置了吗?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