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阳——对千花之乡的爱
在林同省,陈辉阳先生是率先将高科技农业和智慧农业应用于生产的先驱之一。如今,他拥有两座大型农场和一家咖啡馆,并继续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正如他在个人脸书主页上自称的那样:“老派科技农民”。

内容:樱花/技术:鸿台• 2025年9月4日

大叻老城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开展农业事业的理想之地。20多年前,正是看到了这一潜力,陈辉阳先生放弃了林同邮局部门主管的职位,重返花园,全身心投入花卉种植,并为朗比昂农场奠基。

对于像他这样的外行来说,务农并非易事。因此,他想方设法学习。他从书籍、网络、朋友、农民和专家那里学习。他走访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花卉种植国:荷兰、以色列、西班牙、日本,并在每个地方汲取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农场中。
杜先生一步一个脚印,边探索边学习,在每个花季都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那就是种植并向市场供应最新、最独特的花卉品种。他是进口和种植各种洋桔梗、康乃馨、百合花的先驱,后来又引进了日本菊花、毛茛、单瓣绣球、星花、水仙花……
他从一个外来者,成为了这里花卉种植行业最成功的人之一,从 2009 年到 2013 年连续两届担任大叻花卉协会主席。

但为了取得那样的成功,他经历了无数惨痛的失败。有一年,他种的百合花已经成熟待收,但就在收割前几天,一场龙卷风袭来,摧毁了温室和所有的花。那一年,他损失惨重。后来,有一年,他把同样的百合花卖到了河内。春节二十九日晚上,当他收到货时,顾客却说百合花太小,担心来不及在春节前盛开。凭借经验,他知道百合花肯定会按时盛开,但他决定让顾客赢,接受了退款,并雇人把花运到飞机上,准备飞往西贡出售。
他分享道:人们常说,务农充满起伏,充满情感,也充满风险。这话一点没错。我卖花,我卖美,我卖情感,我愿意立即为顾客换货、退货、退款,从而为朗比昂农场在市场上树立了稳固的地位。

花卉种植取得成功后,他继续种植蔬菜。他的蔬菜农场也秉持着“与众不同”的理念,力求成为高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先行者。十多年前,朗比昂农场有限公司被农业农村部(现为农业与环境部)认定为高新技术农业企业。

朗比昂农场的出口蔬菜种植园位于林同省乐阳乡,占地20多公顷,规划布局合理,交通便利。每天,近百名工人在这里精心照料和采摘十几种优质蔬菜,出口到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市场。蔬菜采用循环水培法种植,从抽水、混合到营养液调节,所有环节均实现自动化。为确保符合出口标准,农场利用温室、粘虫板、照明、熏蒸器等措施保护蔬菜免受病虫害侵袭。



具体来说,该农场安装了智能传感器,通过网络连接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也就是所谓的物联网技术。
杜先生在带我们参观农场时解释道:该农场配备了电动遮阳系统和传感器系统。当温度过高或天气恶劣时,传感器会控制风扇系统运转,同时拉出黑色遮阳网,为植物创造最佳微气候。灌溉和施肥也完全自动化。整个系统由农场的中央软件控制。这就是农业4.0,或者说智慧农场。
目前,陈辉阳先生担任林同省郎比昂农场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该公司向市场供应多种新颖独特的蔬菜品种,例如嫩芹菜、嫩菠菜、浆果辣椒、芝麻菜、冬南瓜等,主要出口市场为韩国和新加坡。对韩国的蔬菜出口额达每年200万美元,对新加坡的出口额达每年30万至40万美元。

二十多年来,杨先生从一无所有到成为身价数千亿的农场主,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七年前,他意识到农业旅游的巨大潜力,于是创办了绿盒子咖啡馆。咖啡馆位于大叻市郎比昂坊越义静街,集休闲聊天空间和种植各种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花园于一体。游客可以在这片既熟悉又充满生机的绿色空间里自由参观、探索,学习如何种植和养护西红柿、草莓、覆盆子等常见植物。
每月一次,绿盒子农场都会举办有机农产品博览会,众多农场参与其中。创办这个博览会的想法源于一群年轻的外国人,并得到了杜先生的全力支持。新一代的农民们带着敬畏之心和学习的热情来到这里。
博览会上一个小展位的主人阮氏金汉女士说:这里对每个人来说都很棒,我们来这里不仅是为了做生意,也是为了和大家交流学习经验,从杜先生那里……

来自“生命之蜂”组织的莱昂妮·霍夫萨斯女士分享道:杜昂先生是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农民之一,所以我们见面后就举办集市的想法达成了一致,希望支持小型有机农民——他们非常关心环境和人类健康……一切都很顺利,他提供了举办集市的场地。
他从前辈那里学到了这种开放和分享的精神,前辈们在他创业初期给予了他指导。如今,他已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他希望将这种精神传承给年轻一代,传承给那些真正懂得如何正确耕作的人们。“我认为自己是一名开拓者,我希望越南农业能够发展,所以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和宝贵教训,以实现越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深入发展。”
.jpg)
出于对这片鲜花盛开之地的热爱,出于对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向往,陈辉阳先生创建了带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朗比昂农场,美化了义族人民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