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业园区工人生活状况的担忧

May 17, 2011 17:47

省内工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为吸引劳动力开辟了一条极具潜力和成效的渠道,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工人的就业。然而,工业园区内劳动力的生活状况却“悬而未决”,收入微薄,无法享受既定的福利制度,导致罢工、抗议等问题频发……

省内工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为吸引劳动力开辟了一条极具潜力和成效的渠道,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工人的就业。然而,工业园区内劳动力的生活状况却“悬而未决”,收入微薄,无法享受既定的福利制度,导致罢工、抗议等问题频发……


目前,全省共有6050名工人分布在4个工业园区:北荣工业园区、南锦工业园区、黄梅工业园区和洞海工业园区。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资和奖金)在130万至190万越南盾之间。以这样的收入水平,只有本地工人才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而外来务工人员则面临诸多困难,因为他们还需要承担房租、水电费等其他开支。


据省劳工联合会报告,目前义安省工业区90%以上的工人仍需租房居住,人均居住面积仅为5平方米。出租房屋的质量、卫生、供水和供电条件均不符合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工人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也受到限制。

中莱煤气打火机制造公司的工人
受集体谈判协议保障


来自义丹的黎氏香女士是Matrix泰迪熊制造公司(北荣工业园)的一名员工。她说:“我没有学历,在老家无所事事,所以就来这家公司应聘,希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攒点钱以后组建家庭。但我现在的收入(每月约120万越南盾)扣除房租、伙食费、水电费等开支后,只够勉强糊口。有些月份,如果我不加班,就得回老家买些蔬菜和大米来补贴家用……”像黎氏香女士这样的单身人士或许还能勉强维持,但有家庭的工人就比较艰难了。夫妻俩都是工人,他们的月收入(包括加班费和加班工资)最多也就300万到350万越南盾,还要扣除房租、伙食费和生活开支。他们必须非常节俭,才能有足够的钱给孩子买牛奶。

许多收入不足以支付开支的人不得不将一岁的孩子送回老家,由祖父母照顾……此外,许多公司和企业不保障员工的权益:员工被拖欠工资,没有社会保险,休假和节假日津贴也不公平……这些都“助长”了近期发生的罢工和抗议活动。


面对这种情况,2007 年,省人民委员会颁布了第 110/2007/QD-UBND 号决定,题为“批准该省 2010 年前的住房发展计划及 2020 年方向”,其中包括投资建设工人住房的内容。

截至目前,TECCO投资公司已投资兴建了4个工人住宅区,共计140套公寓,可供工人购买或租赁;在北荣工业园,义安建筑设备材料股份公司兴建了12套工人租赁公寓;南锦工业园有4个单位(包括金猪有限公司、亚洲有限公司、越忠木材加工有限公司和维格拉塞拉公司)正在建设工人宿舍。尽管尚未完全满足工人的住房需求,但在各公司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工人住房政策已有所缓和。


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切实落实2008年6月5日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领导和指导企业构建和谐、稳定、进步劳动关系的第22/CT-TW号指示,近期全省多家企业签署了集体劳动协议。截至目前,全省已有336家企业成立了工会,其中209家企业已与员工签署集体劳动协议,占总数的62%。

中莱煤气打火机制造公司(北荣工业园)工会主席张氏锦清女士表示:“自2011年起,公司与工人签订了集体劳动协议,根据该协议,相关各方之间的所有制度、权利和义务均已达成一致并签署,这为工会保护工人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

目前,公司拥有700名员工,人均月收入240万至320万日元;员工在健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职业安全卫生得到保障。此外,公司还提供合理的奖励制度,鼓励员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勤奋奖金、标准奖金、加班费、住房补贴、燃油补贴、育儿补贴……


然而,像中来煤气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这样重视员工福祉的企业并不多见。大多数在工业区工作的工人不得不忍受诸多不利因素:收入低、生活成本高、工作环境恶劣、福利待遇差……

劳动者队伍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劳动力,对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做出贡献。因此,省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以及企业主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保障他们的工作安全,使他们能够长期稳定地留在企业工作。


清福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对工业园区工人生活状况的担忧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