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陀少年时代居住地的百年争议
印度和尼泊尔都声称他们的国家是佛陀离开宫殿成为苦行僧之前居住的地方。
![]() |
2014年,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参拜佛陀证悟之地菩提伽耶。图片来源:法新社 |
尼泊尔政府的一位考古学家站在一条近两米深的沟渠旁,凝视着一排圆形的坑。他说,在他下方,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城市,佛陀曾在这里生活到29岁。
这位考古学家说,他正在考虑未来,届时将有成千上万的朝圣者来到尼泊尔,参观蒂劳拉科特镇的遗址。“我们正在努力吸引他们来这里消费,”他说。
距此约 27 公里,越过边境,印度邀请游客参观一处遗址,据说那里是佛陀年轻时生活过的地方。
自英国统治时期(1858年至1947年英国在南亚的殖民统治时期)以来,这一考古争议已有一个多世纪未得到解决,并且没有引起太多混乱。
然而,横跨尼泊尔和印度的三角洲地区正在发生变化。许多国际组织正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容纳未来前往该地区的朝圣者。
尼泊尔总理卡德加·普拉萨德·夏尔马·奥利上个月在加德满都举行的政府主办的佛教会议上表示:“令人惊讶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佛陀诞生已经2500年了,但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
参会的385名代表中,有300多人来自中国,9人来自印度。当奥利先生抱怨“外来者试图贬低尼泊尔作为佛祖故乡的地位”时,他的目标显然是谁。
他说:“有些人,也许是少数人,是故意制造麻烦的。”
据《纽约时报》报道,佛教传说中,悉达多·乔达摩王子(后来被称为佛陀)在他父亲位于迦毗罗卫城的豪华宫殿中长大。然而,古代迦毗罗卫城的具体位置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说它是如今印度北方邦的皮普拉瓦村。但也有人说它是尼泊尔迦毗罗卫县的蒂罗拉科特村。
在宫廷期间,他的父亲不允许太子遭受苦难。然而,悉达多太子在29岁(有人认为是19岁)时,接触了老人、病人和死者。这段经历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促使他离开宫廷,成为一名苦行僧。后来,他在菩提树下获得了开悟。印度的菩提伽耶。
![]() |
皮普拉瓦和蒂劳拉科特的位置。图片来源:lumkap |
在英国统治时期之前,很少有人认真尝试确定古代迦毗罗卫国欧洲研究印度的学者只有少量的证据:公元 5 世纪和 7 世纪沿着佛陀之路朝圣的中国僧侣的记述。
英国撤出南亚时,两处不同地点的考古发掘均声称发现了佛陀的遗迹。尼泊尔与印度现代边界划定时,双方都声称自己的国家是佛陀成长的地方。
在印度,旅游公司将皮普拉瓦称为“佛陀度过青春岁月、苦苦思索人类生存的重大难题的地方”。今年春天,印度文化部在那里开设了一座博物馆,展出以古代印章铭文为主的证据,声称这些证据可以证明皮普拉瓦确实是佛陀度过童年的地方。
与此同时,在边境对面的蒂劳拉科特,一支由尼泊尔和英国组成的考古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提出了自己的理论:20 世纪 60 年代末,一支印度领导的探险队过早停止了挖掘。
印度探险队队长德巴拉·米特拉发现了一座砖城的遗迹,但她认定这不是古代的迦毗罗卫城,因为它是在佛陀去世几百年后建造的。去年,一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团队凿穿了米特拉发现的砖结构建筑,发现了第二座建筑,其墙壁由粘土砌成。
然后他们继续挖掘,寻找地面上的圆柱形凹陷——这证明粘土结构下面曾经有一道木栅栏,现在已经腐烂,在地面上留下了一层硬壳。
他们在地下近两米处发现了这些洞穴内硬化泥土的痕迹,经实验室分析,这些痕迹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这意味着它们自佛陀时代就已存在。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尼泊尔考古队发现。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
四月下旬,该地区遭遇了严重的热浪,迫使远征队停止前进,并填平了壕沟。人们竖起了横幅,上面写着“这是悉达多太子放弃王室生活前前往东门的路”。此外,还修建了一条木质步道,以防止朝圣者在朝圣过程中弄脏。
据《纽约时报》记者报道,该遗址目前非常荒凉,前来朝拜的人不多。森林里空无一人,只有一个男孩在玩扔石头的游戏。但尼泊尔考古部门的拉姆·巴哈杜尔·昆瓦尔却对未来充满希望。
“它仍然是个谜,因为我们还没打开它,”他说。“但当我们打开它的时候,我想这个结构会告诉我们古代迦毗罗卫城的历史。”
其他人也分享着这份喜悦。亚洲开发银行将出资5400万美元,对位于尼泊尔佛陀诞生地蓝毗尼镇附近的国际机场进行升级改造。升级工程将于2030年完工,届时该机场每年将接待76万名乘客。蓝毗尼距离蒂劳拉科特约25公里。
他们期待更多来自中国的游客,因为中国的佛教正在复兴。尼泊尔导游正在学习中文,新酒店也在招聘中国厨师。一天下午,一群来自成都的中国女游客来到佛陀诞生地附近的一棵树下冥想了五分钟。
苏南达·萨迦普特拉(Sunanda Sakyaputra)是一位来蒂劳拉科特(Tilaurakot)冥想的僧侣。当被问及印度那边的村庄时,他哼了一声。“错,大错特错,”他说。“一切都是他们的。印度声称一切都是他们的。为什么?”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