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事业
(Baonghean)-此次卫生健康界表彰的53位医德标兵,个个都是实至名归,恪尽职守,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真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和作风……
![]() |
陈氏雪医生正在为一名病人做检查。图片来源:TT |
义安精神病院男性精神病科的患者总是人满为患,平均每天每45张病床就诊60至90名患者。这里的患者年龄在16至60岁之间,大多数病情严重、情绪激动、抗拒住院、难以控制自身行为、无法自理,甚至随时准备殴打医生、护士和周围的人。不得不说,科室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非常辛苦,尤其是在科室没有一名男医生的情况下,工作就更加困难了……男性精神病科主任陈氏雪医生表示:“只有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工作压力才会减轻。在患者均为男性的情况下,女医生和女护士的笑容就像一种灵活的疗法,迫使患者配合治疗流程。这对治疗也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患者快速融入社会。”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里的医生们化身为慈母,怀揣着一颗慈悲的心,帮助病人康复,也让科室始终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在与男性精神科的医生、护士以及患者家属谈论她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为患者服务的态度时,大家都说:“陈氏雪医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只有亲眼目睹她每天的工作,才能更加肯定和钦佩那些在特殊环境下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陈氏雪医生以及科室的医生、护士始终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检查和护理,细心周到,像家人一样爱护患者,体谅每位患者的处境。她本人也不断学习书籍、与同事沟通,并在日常工作中寻找各种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作为科室主任,她致力于提高病历质量、治疗质量,及时掌握患者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避免出现差错。虽然她整天忙于检查和治疗病人,但她仍抽出时间从事政治和工会工作,担任党支部书记、工会委员、医院妇女联合会主席。
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要牢记胡伯伯的教诲“良医如母”——无论被分配什么任务,都要心系医务,全心全意地爱护病人,为病人奉献。西北医院护士邓氏庆和就是这样一位护士。邓氏庆和护士从助产士起步,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和无私奉献,正是这种奉献精神给予病人战胜病魔的力量。自2008年转入西北医院护士工作以来,邓氏庆和护士先后担任护士、副院长、护理部主任,始终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她始终坚信:护理就是按照主治医生的指示和专业要求,在身体和精神上照顾和支持病人。因此,邓氏庆和护士不仅准确执行治疗指示,还定期提高注射、输液、换药、急救、咨询和指导方面的技能,以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感到痛苦并感到安全。
太和镇同孝乡的陈氏姮护士体质虚弱,身体状况不佳,经常需要去西北医院检查治疗。她说:“我和姮护士接触很多,她总是热情友好,对病人总是耐心细致地指导。” 姮护士从业24年,始终注重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尤其注重对年轻护士的指导。她愿意全心全意地指导和执行正确的专业技能,确保病人的安全;指导年轻护士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如何保持行为规范,如何整理病人的房间,如何整理书籍、管理设备等等。姮护士认为:病人的满意是护士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琼禄综合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员黎前江,一直被比作一只勤劳的蜜蜂,为患者奉献。黎前江先生从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的工作经历就像一部慢动作电影:1982年退伍后,军医黎前江回到家乡,在琼禄综合医院担任护士,先在传染病科,然后在外科;1999年至2005年,他在琼榜综合诊所担任护士;2005年至2011年,他在临床辅助科担任放射科技术员;2011年至今,他在琼禄综合医院感染控制科担任技术员……他始终牢记:他是胡伯伯的战士,也是救死扶伤的战士,因此他始终服从分配的各项任务,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如今,我省有许多医生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关心患者的忧患,为患者的喜悦而高兴,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不谋私利。省内分泌医院院长阮文焕医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时刻关注着糖尿病——一种流行病,一种“21世纪的海啸”。因此,除了在医院进行日常管理、检查和指导治疗外,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积极投身于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研究。“独木不成林”,本着牺牲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省内分泌医院的医生们也纷纷投身于科研事业。其成果是:近3年来,省内分泌医院每年承担16-17项基层课题,2项省级应用性很强的课题。他本人目前还承担着2项区域性和国家级项目。
“良医如母”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此次表彰的53位医德楷模身上,也体现在许许多多默默奉献、分分秒秒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身上。他们淳朴善良,用爱心、良知、责任感和才华帮助患者。“健康是一个数字,它让生命中所有的零都变得弥足珍贵”,请向那些组成这个隐藏数字的人致敬。
清山-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