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养蚕,增收致富

May 2, 2013 14:22

从年初到四月底,义同乡(新岐)几乎没下雨,缺水,甘蔗叶子开始卷曲。然而,该乡35公顷的桑树在康河畔依然郁郁葱葱。种桑养蚕的职业为义同乡的人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

(Baonghean)-从年初到四月底,义同乡(新岐)几乎没下雨,缺水,甘蔗叶子开始卷曲。然而,该乡35公顷的桑树在康河畔依然郁郁葱葱。种桑养蚕的职业为义同乡的人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

从义同乡中心到桑园的道路几乎全部是水泥路面,宽敞明亮。路边平房、瓦房、高楼林立。种桑养蚕是义同乡的强项之一。古人有句俗语:“养猪躺着吃,养蚕站着吃”,形容桑蚕的辛苦。然而,如今的义同人认为,桑蚕业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辛苦,养蚕人四处寻找桑叶来养蚕;现在人们集中种植桑树,为蚕提供食物,养蚕变得轻松起来。即使在蚕采食量最大的季节,每天喂食4-5次,养蚕人仍然感觉自己只是在匆匆忙忙地做着。



义同乡(新祺)第 3 村 Ho Sy Hoan 先生家的桑田。

义同乡农民协会主席胡士焕先生种桑3棵,每茬养3只蚕,一茬产茧14-16公斤。平均每年养蚕10-12茬,产茧近500公斤,按目前市场价9.5万越南盾/公斤计算,年收入达4000多万越南盾。胡士焕先生说:种桑养蚕成本低,利润高。桑树14-15年才种一次,桑树每年砍根两次,砍根后桑树又长出嫩绿,不用多管护。雨水多的年份,桑叶大如蚊帐叶,蚕吃不完。桑树生命力极强,在土地贫瘠、效益低下的地区,栽种桑树却长势良好。

养蚕的工具也非常简单,包括用竹子做成的大托盘和竹架,上面插着许多小棍子,供蚕吐丝结茧。这些工具都是手工制作的,价格低廉,一次购买就能用几十年。蚕的繁殖周期为23天,人们通常养蚕枕,每14天运一次蚕茧。养蚕的好处是不会污染环境,产品全部可回收,收入高,而且可以立即获得现金,每月可获得300万至400万越南盾的现金。

谈起当地的种桑养蚕事业,义同公社3村村长阮春娇自豪地说:“3村有70多户种桑养蚕户,每年产茧20-22吨,仅卖茧一项年收入就达20多亿越南盾,而整个3村只有10.5公顷桑树,每公顷平均收入1.8-2亿越南盾。特别的是,桑树地很贫瘠,公社过去种木薯,但木薯养不活。2005年,3村18户农户自告奋勇,在昆河沿岸的沙洲上开垦了2.4公顷的劣地种桑。此后,2006年,党委公社和人民议会推行了将低效农田转为桑园的政策,并不断扩大规模,成效显著。目前,义同公社(新岐)的桑蚕种植不仅是一种减灾作物,也是农民的收入来源。贫困户也能致富。全村3号村共有187户,其中小康户和富裕户占三分之二;贫困户只有8户,都是单身老人。

阮春乔先生家也靠种桑养蚕致富,有4棵桑树,每批养蚕3.5头,每年养10-12批,年产蚕茧500多公斤,年收入4500-5000万越南盾。乔先生还是一名中间商,专门为人们提供种子和收集茧产品,然后进口到企业。乔先生是多年种桑养蚕知识和经验的人,擅长为公社群众提供科学有效的种桑养蚕指导,跟随他种的农户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说,养蚕需要环境清洁,夏天要凉爽,冬天要温暖,还要小心防风。养蚕者必须定期监测天气,28-30摄氏度的温度适合蚕生长……

自2001年以来,义同乡的种桑养蚕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乡15个村中有7个村种桑养蚕,桑园面积达35公顷,桑树产值达1.5亿至1.8亿越南盾/公顷。在当前农业生产中,桑树是义同乡经济价值最高的树种。鉴于桑树带来的高经济价值,义同乡人民委员会计划到2013年底将种桑养蚕面积扩大到50公顷,力争到2015年底将桑园养蚕面积扩大到120至150公顷。

义同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陈廷香先生表示:“在许多农产品价格下跌的背景下,蚕茧产品产量依然稳定,价格也不错;吸引了从学生到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的劳动者辛勤劳动;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使乡民不用远行,社会保障、治安和秩序都有了保障。这项职业为当地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做出了切实的贡献,目前义同乡的贫困率仅为4.7%……”


文章及照片:Quynh Lan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种桑养蚕,增收致富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