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因美国而“升华”?
(Baonghean)——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对俄罗斯联邦进行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正值两国庆祝建交70周年之际。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此次访问不仅加强了两国关系,而且正如观察人士所评估的那样,这是两个“同病相怜、命运与共”的伙伴。中俄两国还将共同努力,寻找应对其最大竞争对手——美国的解决方案。美国与莫斯科和北京都存在问题和紧张关系。
共同利益
“中俄经济具有互补性,中美贸易战正在推动莫斯科和北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舆论对俄中关系的评价,也是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访俄目的的评价。
![]() |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图片来源:法新社 |
自2013年以来,俄中两国领导人已举行28次会晤,最近一次是在4月底,当时普京总统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晤期间,双方毫不犹豫地肯定,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中国媒体也强调,建交70年来,双方的互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合作达到了最高水平,战略价值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俄中关系快速加强的步伐并不难理解。就俄罗斯而言,自2014年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以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跌至冷战以来的最低点。此后,俄罗斯持续遭受美国及其欧洲盟友的制裁和禁运。尽管近年来,欧洲国家由于与美国存在利益分歧,态度有所缓和,甚至保留了与俄罗斯合作的可能性,但制裁并未完全解除。
在这种“压力”下,俄罗斯选择其他潜在合作伙伴,尤其是中国,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举动。俄罗斯不仅希望通过多元化合作伙伴来促进合作和经济发展,还希望在日益升温的北极问题上寻求中国的地缘战略支持,并加强其在朝鲜、伊朗或委内瑞拉等地区乃至全球热点问题上的话语权和地位……
当然,对中国而言,日益紧张的中美贸易战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是北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莫斯科的强大动力。例如,在农业领域,过去中国主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农产品,但现在预计将拓展新的合作伙伴。
据报道,受贸易战紧张局势影响,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中国已停止从美国购买大豆。此举显然将为俄罗斯带来巨大机遇,但同时也对美国构成了警告。
据经济期刊报道,美国大豆价格大幅下跌,对美国农民造成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能源——尤其是天然气——也是双方可以合作的潜在领域之一。中俄两国,一方是像俄罗斯一样的大型能源供应国,正在寻找能源出口;另一方则像中国一样,对石油和天然气有着巨大的需求,以满足其巨大的国内需求。在当前形势下,中俄两国的合作可谓“如鱼得水”!
合作伙伴还是盟友?
鉴于过去建立的极其良好的基础,加上双方更加紧密合作的客观背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访俄预计将充满积极合作与发展的氛围。
![]() |
2018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图片来源:路透社 |
预计此访期间双方将签署30项合作协议,其中重点包括两国共同发展合作总体规划声明和关于国际战略稳定问题的文件。
其他协议将涵盖贸易、能源和投资等一系列议题。这些协议将成为两国贸易合作的重要基石。去年,两国贸易额增长了24.5%,达到1080亿美元。俄罗斯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国。此外,两国领导人将共同欣赏一场以两国友谊为主题的盛大音乐会;中国国家主席还将出席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国际经济论坛。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近日也强调了双方在能源、航天、基础设施、农业、贸易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等框架下合作的巨大潜力……
然而,舆论质疑,俄中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利益重叠,能否超越合作伙伴,成为战略盟友?
![]() |
美国无意中拉近了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距离。图片:盖蒂 |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当今两国之间的主要联系是与美国在不同领域的对抗。对俄美而言,是克里米亚、叙利亚或中东问题的紧张局势;而对中美而言,则是双方在亚洲地缘战略地位的竞争以及贸易战。这也意味着,如果与美国的紧张关系缓和,双方关系很可能“不那么热络”。此外,尽管中俄两国在经贸领域互补性很强,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与俄罗斯这样一个尚未进入世界前十的经济体,在规模、人口和军事实力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更何况,目前中俄双方虽然尚未明确表态,但已默认俄罗斯不会阻碍其在亚洲的影响力扩张,中国也不会做出任何损害俄罗斯在中东或欧洲地位的举动。然而,这些脆弱的边界究竟能否持续,还是随时可能被切断,却无人能答。因此,有专家评论称,俄中关系或许是短期战略利益上的紧密伙伴关系,但从长远来看,难以形成紧密的同盟关系。这无疑也将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访俄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