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盟友关系“动粗”?
(Baonghean) - 中国刚刚正式宣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将于2015年底成立。尽管北京方面坚称亚投行将是对亚洲开发银行(ADB)或世界银行(WB)等其他金融机构的补充,而非竞争对手,但人们看到,美国在呼吁盟友谨慎加入该金融体系时,态度明显有所保留。那么,美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中国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
事实上,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想法最早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10月访问印尼时提出的。一年后的2014年10月26日,中国与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科威特、卡塔尔等20个国家签署了关于成立亚投行的谅解备忘录。亚投行初期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主要任务是为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交通和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亚投行的运作方式将基本类似于世界银行(WB)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和美国总统奥巴马。 |
在目的方面,中国有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论据,这也是亚洲开发银行的评估:亚洲地区目前需要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约8万亿美元。而目前由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例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难以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拥有雄厚外汇储备的中国成为了亚洲这一最具活力发展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项目的最合适的牵头国,成为其理想的候选人。当然,北京也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
许多专家认为,中国不仅抓住了机遇,而且积极地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使其难以实现一系列其他战略目标。多年来,舆论肯定看到了中国的不安,当时中国和其他大型新兴经济体不断要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等全球金融机构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以体现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但这些要求并未得到美国满足。抓住机遇,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进程缓慢的情况下,中国决定建立一个由自己领导的国际金融机构。
在此形势下,美国的担忧完全可以理解,尤其是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一系列欧洲盟友不顾美国的呼吁,宣布加入亚投行的情况下。不仅如此,美国在亚洲的盟友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也在过去几天宣布可能加入亚投行,尽管它们仍持谨慎态度。作为美国的盟友和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也表达了加入亚投行的意向,这确实让美国感到意外。因为一年前,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印尼都没有签署成立亚投行的初步谅解备忘录,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改变。迄今为止,已有27个国家加入了亚投行,预计本月还会有一些国家宣布加入,亚投行成员国数量将超过30个。
在当今美国看来,亚投行是中国一项非常高调的经济举措,因为如果成功,它将成为中国提升其在亚洲“软实力”的有力工具。美国担心中国会利用亚投行资助的基础设施体系在该地区建立影响力,而这正是美国正在培育的“重返亚太”战略的基石。不仅在该地区,华盛顿还担心亚投行会成为美国目前领先的金融机构的竞争对手。亚投行一旦成立,将成为一家专门为人民币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当然,人民币将涌入市场,导致美元地位严重下降。这并非美国所愿。一些专家还认为,推动亚投行,以及多年来公开支持上海合作组织(SCO)和亚信会议(CICA)等其他机制,是北京重新平衡国际机构、减少对美欧依赖的战略举措。
正是这些原因,才使得美国担忧、谨慎,并呼吁其盟友在加入亚投行时保持谨慎。然而,欧洲国家如今有诸多理由无视美国,对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说好”。欧洲领导人的声明坦率地指出,如果不加入这个新机构,欧洲国家就有可能错失全球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这还源于欧洲经济停滞不前,多年来仍未摆脱公共债务危机的影响;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或亚洲开发银行则无法满足欧洲复苏和增长的需求。不仅如此,改革迟缓以及乌克兰危机导致的美欧关系裂痕,也迫使许多欧洲国家响应中国的号召。至于澳大利亚、日本或韩国等亚洲国家,尽管它们是美国的盟友,但置身于亚洲地区金融机构之外显然得不偿失。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或许这些国家都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对美国而言,或许这位世界经济领袖正面临极其尴尬的境地和极度不安的感受:世界老大的地位正受到挑战,盟国关系破裂,眼睁睁看着盟友步其后尘,束手无策。美国此时的应对方式,是软弱地呼吁和建议盟友考虑亚投行是否符合治理标准以及环境和社会保护措施。这也是因为美国明白,加入金融机构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自主决定,美国无权干涉或阻止。然而,专家认为,美国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与其袖手旁观,不如加入亚投行。事实上,如果美国能够利用亚投行来保持稳定地位,参与协调、管理或规划活动,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届时,美国将完全掌控这个已成为其竞争对手的机构。
与此同时,观察人士认为,美国无需过于担心,因为即使该行成功成立,中国虽然是发起国,也只是参与管理和运营的众多主要经济体之一。这意味着,在多边管理机制下,权力对等,北京不可能有权决定亚投行的所有问题。而美国目前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按照其欧洲盟友的意愿,加快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世界银行的改革进程。一旦这些机制运作良好有效,保持主导地位,即使出现中国的亚投行,也只会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多样性增添新的内容。因此,分析人士认为,亚投行的成功将更具象征意义;但无论如何,北京的银行项目已经让华盛顿感到震惊。
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