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准备选举国家主席、全国人大主席和总理
今天(3月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国设定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目标约为5%,以振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经济。
此外,在本次重要会议上,总统、国民议会议长和总理等领导职位也将正式选举和批准。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人和294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 |
中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图片:新华社) |
在开幕式上作的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总结了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称其“非同凡响”,取得了突出成就,例如按计划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并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其中,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5.2%。
他还强调,尽管中国经济仅增长了3%,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远低于5.5%的既定目标,但中国在2022年将取得的新成就“非常难以实现”。
报告指出,中国政府继续优先考虑经济稳定,设定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约为5%,创造约1200万个城镇就业岗位,高于去年设定的至少1100万个的目标;将预算赤字维持在GDP的3%,高于2022年设定的约2.8%的目标。
谈及中国2023年将面临的困难,他表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全球通胀居高不下,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压力和制约不断增加。国内经济增长基础仍需夯实,需求疲软矛盾依然突出,民营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面临诸多困难。稳定就业任务依然艰巨……”
面对上述情况,中国政府在2023年制定的八项重点任务中,将扩大内需置于首位,其他任务还包括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扶持非公有部门;大力吸引和更好地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和化解包括房地产行业系统性风险和地方政府公共债务风险在内的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本次会议为期八天半,将于5月13日上午闭幕。会议主要内容有九项,包括审议六份报告,其中包括政府工作报告、《立法法》(修订稿)、国务院机关改革方案;选举和批准国家机关高级官员,包括重要职位,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将于3月10日上午选举产生,总理人选将于次日,即3月11日上午确定。
2023年,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两会是中国的两大政治盛事。这两会是中共二十大之后的又一重大会议,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选举国家机关新一届领导班子、改革政府体制、制定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决策,特别是应对新冠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压力、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将是本届全国人大的主要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