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

中国雄心勃勃的卫星互联网项目挑战伊隆·马斯克的星链网络

潘文和 DNUM_CAZBAZCACE 10:48

卫星互联网市场主导地位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刚刚加入竞争,发射了一系列新卫星,旨在挑战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运营的星链网络的主导地位。

中国大力进军卫星互联网

今年8月,中国成功将18颗新卫星发射至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互联网服务领域的太空竞赛持续升温。该项目的承办公司银河航天旨在打造一个能够与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卫星网络直接竞争的卫星网络。

鉴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和雄心,此举似乎是对埃隆·马斯克令人瞩目的卫星互联网项目的果断回应。随着全球宽带互联网市场的持续增长,卫星互联网服务因其覆盖范围广、能够在世界各地偏远地区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而拥有巨大的潜力。

Ảnh minh họa
插图照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太空竞赛并非仅限于少数几家公司。除了银河航天,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巨头也在投入资源研发自己的卫星系统。

国内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形成了强劲的驱动力,推动中国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彰显了中国成为世界领先航天强国的雄心壮志。

近地空间,尤其是2000公里以下的空间,目前主要由埃隆·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提供的互联网服务——星链(Starlink)卫星星座主导。SpaceX的卫星系统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覆盖了地球轨道的很大一部分。

尽管埃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代表着自由、不受约束的互联网愿景,但中国却奉行一种受到严格控制和监管的互联网模式。该卫星于8月发射,是北京朝着建立独立互联网系统迈出的重要一步,该系统将使其能够严格控制在线信息和内容。

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熟悉中国航天计划的专家承认,中国仍在追赶世界领先强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中国正在竭尽全力缩小差距,未来五到十年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与地面网络不同,卫星互联网几乎可以覆盖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包括沙漠或海洋等偏远地区。此外,即使在战争等紧急情况下,当地面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时,卫星系统也能保持稳定的连接。由于轨道较低,低地球轨道卫星的数据传输速度也比高轨道卫星更快,延迟也显著降低。

中国发展卫星互联网的雄心

中国的卫星野心甚至可能超过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截至8月,中国已向国际电信联盟(ITU)申请了51,300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而SpaceX申请了42,000颗。

但SpaceX的Starlink项目却取得了开门红。自2019年启动以来,SpaceX已将数千颗卫星送入轨道,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卫星运营商。截至10月初,该公司已拥有超过6400颗活跃卫星组成的庞大卫星网络,为全球至少102个国家的400多万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

尽管中国在深空探测任务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从月球带回样本,但中国航天计划在航天商业化领域,特别是在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领域,仍在努力追赶美国。

Ảnh minh họa1
8月6日,长征六号火箭搭载18颗通信卫星从中国山西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图片来源:美联社

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未能开发出像SpaceX猎鹰系统那样先进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虽然SpaceX的猎鹰火箭可以一次发射多颗卫星并垂直着陆重复使用,但中国的火箭技术仍然有限。

过去,中国的火箭技术与美国不相上下。然而,SpaceX的诞生和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导致两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表明火箭技术的竞赛正日趋激烈。

为了不落后于竞争对手,尤其是在SpaceX的“星链”项目取得成功之后,中国决定大力投资卫星星座建设。中国政府成立了一家名为“中国卫星网络”的国有企业,整合公共和私人资源进行卫星生产。

此外,去年7月,该国还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研究中心,用于开发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目标是在2028年将该技术投入使用。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共有537家活跃的商业航空航天公司,涉及制造、发射卫星和地面服务。然而,该行业资本密集,要想与美国竞争,需要国家支持。

中国目前正在推行双管齐下的战略:一方面大力投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以提高效率并降低发射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使用现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通过这两种策略的结合,中国赶超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尤其是中国,正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7年将多达3900颗卫星部署到近地轨道。这只是一个更大计划的开始,中国计划建设至少三个巨型卫星星座,每个星座包含超过10000颗卫星,分别名为“长城”、“千帆”和“洪湖”。以这样的规模,中国有望将互联网覆盖全球每个角落。

商业航天与卫星领域的权威专家伊恩·克里斯滕森表示,中美两国都认识到公私合作在发展卫星星座方面的重要性。他强调,尽管SpaceX是一家私营公司,但它仍然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这表明公私合作在该领域的重要作用。

尽管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互联网用户的数字强国,但在实现全民互联方面仍面临重大挑战。Datareportal 发现,中国未联网人口数量仅次于印度,位居全球第二,超过 3.3 亿人仍未联网。卫星互联网服务有望弥合这一差距,为偏远地区带来互联互通。

中国的卫星野心不仅限于扩大互联网连接,还旨在加强政府对信息的控制,北京要求 SpaceX 确保 Starlink 服务无法在中国使用,而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严格的信息审查制度。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蒂文·费德斯坦表示:“中国不允许星链在国内运营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想控制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访问哪些信息。”

西方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建设卫星系统的目标。一旦系统建成,北京预计将利用低地球轨道宽带网络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就像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所做的那样。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航空航天安全项目副主任克莱顿·斯沃普认为,中国卫星系统的研发将沿用其国内实施的信息控制模式。该卫星系统将成为北京扩大影响力、向全球输出其互联网管理模式的工具。

随着超级大国加入太空竞赛,人们开始担心

中国正逐步确立其在太空竞赛中的地位,并扩大其全球影响力。怀揣着成为领先航天强国的雄心,中国已开始实施大型卫星项目。

这一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总部位于北京的卫星公司银河航天于今年五月在泰国成功测试了首个低地球轨道宽带互联网服务。这被认为是一个开创性的举措,为中国未来向许多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开辟了可能性。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梅赛德斯·佩奇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卫星系统的集中式结构使信息控制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

Ảnh minh họa2
2023年2月,一名乌克兰士兵站在顿涅茨克地区前线附近一辆载有星链互联网接收器的车辆旁。卫星是维持战场连通性的关键工具。图片:路透社。

梅赛德斯·佩奇女士警告说:“使用中国卫星互联网服务的国家就像在自己建造微型‘防火长城’。这意味着政府可以轻易过滤信息、监控人们的在线活动,甚至在必要时完全切断互联网连接。”

与此同时,佩奇女士还表示,使用中国服务的国家可能会面临来自北京的依赖和压力。这可能导致这些国家接受信息审查、共享敏感数据,甚至压制国内异见,以满足中国的要求。

智库IDEAS太空政策项目负责人迪米特里斯·斯特罗伊科斯警告称,中国有可能利用其卫星星座输出其严格的互联网控制模式,但他也强调,这样做可能会给中国自身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斯特罗伊科斯警告称,中国加强对卫星星座控制的决定可能会对该国产生长期影响,不仅会削弱北京在全球卫星市场的地位,还会破坏其他国家对中国技术的信任。

不仅如此,斯特罗伊科斯还警告称,我们可能正处于一场新的太空战争的边缘。卫星互联网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分裂的风险,一方由中国主导,控制着一个独特的太空领域,另一方则与美国紧密结盟。这种分裂将使管理和监管大型卫星星座的努力变得极其复杂,并可能加剧太空冲突和激烈竞争的风险。

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之间的太空竞赛正在升温。这场竞争不仅限于探索月球,还存在太空武器化的潜在风险,可能造成严重紧张局势,威胁世界和平。

斯沃普先生认为,任何太空技术,无论属于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可以用于和平目的,也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因此,找到西方与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途径,对于防止危险的军备竞赛、确保太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最让我担心的是,我们这两个最大的太空强国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的规则可以遵循。这是对太空安全的最大威胁。”斯沃普先生说道。

无论未来如何,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争夺全球卫星互联网网络的竞争是一场激烈而战略性的博弈。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场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争夺。随着技术前沿的不断拓展,我们必须确保这项技术的使用符合伦理道德,并造福全人类。

据《日经亚洲》报道,Thenational-somaliland
复制链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中国雄心勃勃的卫星互联网项目挑战伊隆·马斯克的星链网络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