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军事情报目的探索“死亡区”的雄心
(Baonghean.vn)- 高空侦察无人机可以帮助中国控制“近太空”——地球大气层中被认为是现代太空竞赛中心的区域。
近太空是海拔约20公里的区域,目前被认为是无人机的“死区”,因为这个高度的空气稀薄,飞机很难产生升力,而极低的温度意味着电池等电子元件容易发生故障。
![]() |
内蒙古自治区一家研究机构成功测试了一架在25公里高空飞行的实验性无人机。图片:路透社 |
然而,目前正在测试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无人机似乎已经克服了这些缺陷,这标志着中国在探索近太空获取军事情报的宏伟目标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近太空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情报机构的潜在领域,但由于地势过高,大多数飞机无法飞行,而地势过低,卫星无法探测,因此该区域仍未被广泛探索。我们的目标是研发一种稳定的近太空飞行器,能够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对大面积区域进行监测。
无人机的成本远低于具备类似功能的卫星,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迄今为止,只有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出的RQ-4“全球鹰”侦察机被认为是飞行高度最高的侦察机,其飞行高度约为19公里。
然而,上个月,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研究机构成功测试了一架在25公里高空运行的实验性无人机。这架无人机大约有蝙蝠那么大,利用电磁脉冲进行部署,可以在一臂之遥的距离内,将其速度从零加速到每小时100公里。
![]() |
高空无人侦察机或将助力中国控制“近太空”。 图片:美联社 |
“它像子弹一样射出去了,”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所领导该项目的科学家杨彦初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体积小,这些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几乎不会在雷达屏幕上留下任何痕迹。此外,制造这些飞机的成本仅为几百元人民币(相当于几十美元)。
不过,杨涛表示,这款飞机不会配备摄像头,因为长距离传输照片或视频数据需要巨大的天线,这不适合在临近空间飞行。
杨教授补充说,近年来,美国海军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进行了类似的试飞,因为美国正在寻求一种新武器来穿透防空系统并收集前线后方的敏感情报。
不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春新教授表示,高海拔地区无人机的研发仍面临不少挑战。
兰哈
(据《南华早报》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