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段线裁决后,中国态度180度大转变
(Baonghean)——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就东海问题作出裁决后,中国表示愿与菲律宾及相关国家开展双边对话,在寻求根本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寻求折中方案。为更好地了解这一最新进展,《义安报》采访了越南公安部战略与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副教授、博士、少将黎文强。
记者:菲律宾诉中国案的裁决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请您向读者介绍一下裁决的最基本概况。
黎文强少将:2013年1月,菲律宾向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附件七设立的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起诉讼,控告中国。7月12日,常设仲裁法院就四个问题作出裁决,重点关注两点:
![]() |
中国荒谬的“九段线”涵盖了东海大部分地区。图片来源:互联网。 |
首先,常设仲裁法院裁定,中国对“九段线”内海域的主权和权益主张违反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意味着中国对该海域的权益主张缺乏法律依据。
第二,关于南沙群岛岛礁的法律地位,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南沙群岛岛礁分为三类:半潜岛礁——无权划定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岩礁(漂浮在水面以上,不适合人类居住)——拥有国只能在其周围划定12海里领海;岛屿(高潮时高出水面的陆地和岩礁,具备人类生存和居住的一切自然条件)。根据常设仲裁法院近期的裁决,南沙群岛的100个岛礁均属于半潜岛礁和岩礁,而非岛屿。
通过上述两项裁决,常设仲裁法院剥夺了中国主张“九段线”及其对包括其自行建造的十字礁、加克马礁、渚碧礁、万汗礁等人工岛屿主权主张的一切法律依据。
PV:少将,常设仲裁法院的裁决有何意义?
黎文强少将:首先,该判决体现了当代世界的法治,即在当前形势下,任何国家无论大小,都必须遵守国际法。
此外,该裁决还为菲律宾、越南等多国捍卫其在东海的主权和合法利益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驳斥了中国的一切所谓“法律依据”和不合理的主张。
同样重要的是,仲裁庭的裁决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加清楚地认识中国主张的性质,更好地理解菲律宾、越南等国主张的合法性。
![]() |
舆论关注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未来将如何应对中国。图片:Rappler |
舆论普遍支持菲律宾、越南等国,批评和谴责中国在东海的非法行为。从美国到日本、欧盟、印度等国际社会纷纷发声支持上述裁决。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不能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因为常设仲裁法院——国际仲裁组织,是代表世界正义和理性的联合国法庭,被联合国193个成员国接受,可以做出具有国际法律地位的强制性裁决,反映世界人民的良知和合法愿望。
中国当然被迫陷入被动,面临着自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他们不得不展现灵活性。几天前,中国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杨洁篪间接宣布,北京愿意与马尼拉及其他国家进行双边对话,在和平解决的基础上寻求一个中间过渡的解决方案。
随后,7月26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正式请求美国国务卿克里斡旋中菲双边对话,并同时宣布中方愿与有关各方通过谈判,在从根本上解决东海问题的过程中寻求过渡性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全新的表态,与中国此前咄咄逼人、傲慢自大的态度相比,是一个“180度大转弯”。
PV:少将,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黎文强少将:联合国法庭最近的裁决使中国处于遭到全世界反对的境地。
别无选择,中国被迫后退一步,因为中国越是咄咄逼人、好战,就越是孤立。几十年来,中国在外交、安全、政治和法律方面从未陷入如此艰难被动的境地。
但这只是中国为“争取时间”而采取的策略性改变,而非根本性改变。他们试图“争取时间”进行和解,以表明他们也有责任,并且找到一个中间的、过渡的解决方案符合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
换句话说,北京选择在对联合国公约有利的情况下适用该公约,而在对联合国公约不利的情况下则选择放弃该公约。
当前的形势迫使中国做出改变,国际压力迫使中国无法为所欲为。如果国际社会抵制,中国将面临崩溃的风险。其次,中国的这种改变是策略性的,但本质上并没有表明什么。为了缓和局势,为了让世界认为中国也有责任感,愿意与其他国家进行双边谈判,中国选择这一“举动”是为了在困境中争取时间,挽回北京的面子。
PV:少将,菲律宾将如何回应这一请求?
黎文强少将:我认为菲律宾总统会回应中方的对话建议。但即便如此,杜特尔特总统也不会背弃美国,只会在一定限度内调整对华关系。
换言之,菲律宾总统会遵守并尊重仲裁庭的裁决,但对中国会“软化”,中国很可能会加大对菲投资,建设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以安抚马尼拉的民意。
就我而言,我认为越南首先支持中国的软弱立场,但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越南在东海的国家利益和合法主权不容改变。我们仍然需要与中国坚持不懈地斗争,捍卫我们在东海的合法权益。常设仲裁法院的裁决有利于国际社会,特别是菲律宾和越南在东海问题上与中国进行双边和多边斗争。
PV:非常感谢您,少将。
守江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