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变“韬光养晦”的野心?

DNUM_CDZBAZCABH 11:10

与邓小平的“隐性”哲学不同,塔普先生希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

tham-vong-cham-dut-chinh-sach-nau-minh-cho-thoi-cua-ong-tap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上发表讲话。图片:美联社。

长期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于1990年提出的“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永不主动”的理念为指导。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上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达了成为世界领先超级大国的雄心,中国似乎已果断放弃了这项实施了三十年的政策。

习近平在近三万字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将不再回避全球领导力。“现在是我们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了,”习近平说道。他表示,中国“将屹立于世界东方”,“到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领先的超级大国”,并以此表达他实现“中国梦”的雄心壮志。

“这句话似乎标志着邓小平‘韬光养晦’哲学的正式终结。邓小平从未说过这样的话。”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克里斯托弗·约翰逊评估道。

习近平的讲话也反映了中国近期海外扩张的势头,包括在吉布提设立军事基地、派遣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以及扩大国际援助计划。

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被视为中国向亚洲和非洲大片地区展示其“软实力”、同时提升其全球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机会。

中国在东海主权声索方面也采取了咄咄逼人的举措。美国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批评中国的行为,称其直接挑战国际法和规则。

1990年,邓小平提出中国应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而不要把重点放在外交和过度的军事建设上。

然而,自2012年上台以来,习近平大力推进改革,推进指挥结构现代化,并大力投资军队现代化建设。他设定了到2035年中国将拥有一支“世界一流”军队的愿景。

他说:“军队是为战而生的。我们的军队必须以战备状态为目标,并专注于如何在需要时取得胜利。”

“这些言论可能会引起亚洲一些国家的焦虑。此前有关军事的讲话侧重于威慑,而非实战,”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中国政治专家曾景汉表示。

约翰逊还发现,习近平讲话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他引用了中国历届领导人讲话中的一句话:中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表示,习近平的言下之意可能是,国际上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的兴起为中国崛起创造了机会。

沈先生表示:“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的美国内向型政策以及英国脱欧都是他使用‘战略机遇’一词的原因。”

曾先生说,中国领导人在过去15年里使用这个词时,指的是美国在中东的战争、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乌克兰危机。

他说:“只要美国被其他问题分散注意力,中国就会将其视为战略机遇。”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中国改变“韬光养晦”的野心?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