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英:思想文化工作“绿芽”的培育者

丁清光 DNUM_DAZAHZCACA 09:45

(Baonghean.vn)——在义安省党委宣传部发展过程中,原省委常委、原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公英同志做出了积极贡献。他被视为“根”人之一,积极反对消极、停滞和落后,在思想文化工作中培育“新芽”。值此党的宣传工作成立90周年(1930年8月1日-2020年8月1日)之际,《义安报》隆重介绍与张公英同志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撰写的文章。

1980年初,我被分配到荣市委宣传部(现宣传教育部)工作,后调入办公室,再调入组织部直至退休。至今已过去35年,但我依然记得在荣市委宣传部工作的美好回忆。

那是抗美战争胜利、国家统一不久、官僚补助制度还未废除、荣市正处于废墟之上重建的年代,不得不说困难重重。公务员每月只能分到一公斤糖、一公斤肉、十几公斤粮食,其中一半是粑粑(谷物面条)或木薯干。委员会不得不联系根据地借地生产、改善生活,留下了“粑粑又粑粑/粑填饱肚子跟着水牛跑”、“电视裤顾问车”(裤子打着补丁像电视屏幕一样,自行车轮胎破了,顾问把虫子串进车圈)等令人啼笑皆非的趣闻、民谣和谚语。

Đồng chí Trương Công Anh - Trưởng ban Tuyên giáo Tỉnh ủy. Ảnh: Mai Hoa
张公英同志——原省委宣传部部长。摄影:梅花

当时带头为兄弟姐妹“消灭饥饿”,“有饭吃才能修道”的“领袖”正是张公英同志。作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他也卷起裤腰带,和大家一起下田耕耘、耙地、播种、收割。他以朴实质朴却又深刻幽默的风格,在部里营造出和谐、快乐、温馨的家庭氛围。

当时,单位也是住处,大多数官员和公务员都在公共食堂吃饭。张公英先生并不在办公室吃住,但下班后经常留下来为集体或自己做一些工作。我亲眼目睹过许多个中午,他独自一人骑着捷克斯洛伐克女式自行车,带着一把小磨刀器,到食堂后面去挖木麻黄树(人们为了保留这些树而砍伐了它们),然后把它们绑在自行车后座上驮回家。

那个瘦削、书生气十足的部长,总是辛勤地干着如今被称为“cuu van”的“挖土、储柴”的苦差事,至今仍萦绕在我的心头,尽管当时连大学老师都要利用时间骑自行车。后来我才明白:老祖宗说“好好读书,好好耕耘”,“有志者事竟成”,张公英先生的血液里流淌着这些金玉良言,因此他工作热情高涨,勤奋刻苦,既要用心学习,又要用心实践。这让他在书本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成为一名模范宣传干部,一名优秀的城市和省级记者。无论是在会议、论坛还是在报刊媒体上,他都见解深刻、独到,讲话朴实质朴,文章既有知识性又有实践性。正如《荣市新闻》2015年春梅刊的一位撰稿人所写:“我非常欣赏张公英先生的文章,他的文章既深刻,又能切中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些文章不仅体现了他的水平、学识和理解力,而且体现了他的表达风格,提出了具体务实的解决方案,指导解决村党支部基层真正需要的困难……”。

Gặp mặt truyền thống Cựu cán bộ Tư tưởng - Văn hóa thành  phố Vinh (đồng chí Trương Công Anh ngồi thứ 4, phải sang). Ảnh: NVCC
荣市前思想文化部官员举行传统会议(张公英同志坐在右四)。图片:NVCC

凭借着他的坚定意志、勤奋刻苦和艰苦奋斗,他在思想文化工作以及其他诸多领域取得了成就。他日渐成熟,并在省内担任过重要职务,包括省委委员、省委常委、省政治学校校长、省民政机关党委(现义安省机关党委)书记、省委宣传部部长。他虽然身居“大官”,却为人亲切淳朴。每个见到他的人都兴致勃勃、兴致勃勃,对他幽默风趣、温和细腻、引人入胜的演讲、谈话和讲座都饶有兴致地聆听。

深受胡伯伯“干部是人民的忠诚公仆”的教诲熏陶,退休后,他甘愿做“人民公仆”,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并在坊、区担任了一些小职务,积极参与《荣市新闻》的报道。他不“老有所养,不问世事”,不畏年老体弱,与一些人一起发起成立荣市原党委宣传部联络委员会,后来又扩展到荣市原思想文化干部部,并带头与兄弟们携手“挖”消极、停滞、落后的地方,培育思想文化工作的绿芽,使荣市日益富裕、幸福,日益绿化、洁净、美丽。

据(荣市市委原干部阮光先生记录)
复制链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张公英:思想文化工作“绿芽”的培育者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