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的故事》——跨越祖国走向世界诗歌舞台的旅程
随着我国国际交流与融合活动的日益深入,诗歌巨作《传侨》已跨越国界,走向世界诗坛。
![]() |
代表们参观北宁省博物馆阮攸家族遗物展。(图片:越通社) |
通过翻译和深入研究,伟大诗人阮攸的这部承载着民族“灵魂”的遗作已广为流传,受到各大洲朋友的喜爱。
事实上,早在19世纪末,1884年至1885年,《乔传》就被阿贝尔·德斯·米歇尔翻译成了法文。
从文本上看,这部作品迄今为止已被翻译成大多数最流行的语言,并覆盖了全球各大文化的广大读者。
一代又一代的越南学者、研究者和诗人努力钻研和理解《乔传》,并努力寻找方法克服被认为“不断变化和极其困难”的越南语言障碍,将这首充满“东亚精神和该地区人文价值”的诗歌以新的语言形式传达出来。
据初步统计,《乔传》目前已有法语、英语、日语、汉语、俄语、韩语、匈牙利语、波兰语、捷克语、芬兰语、阿拉伯语、德语、保加利亚语、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蒙古语、老挝语、泰语等20多种语言的译本近40个……
有关《乔传》思想内涵、艺术诗学的研究著作也已出版多部。
在与越南有着特殊历史渊源的美国、法国和俄罗斯,《乔渡传》已被译介和研究颇多。其中,仅法语版《乔渡传》就有13个译本。
法国人对《阮翘传》的尊重,体现在这部作品和它的作者阮攸都被收录在1953年巴黎出版的法国字典和百科全书编纂协会的著名字典《古今各国著作》(Dictionnaire des oeuvres de tous les temps et de tous les pays - Société d'édition de dictionnaires et encyclopédies, Paris 1953)中。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越南学者或海外越南人翻译《传侨》外,一些《传侨》译本也被法国诗人译成法文。
20世纪初,诗人勒内·克雷萨克在翻译时深受感动,写下了一首诗,名为《金和乔》。
这位法国研究者也评价说,“阮攸的《传翘》是一部堪与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杰作相媲美的杰作”。
在美国,《乔翘传》的翻译和研究早在前总统克林顿(2000年11月)和副总统拜登(2015年7月)“朗诵”乔翘之前就已开始。
1973年,耶鲁大学讲师、越南侨胞黄相通教授将《乔的故事》译成英文。
此外,还有黎春水(Le Xuan Thuy)、黎高潘(Le Cao Phan)和迈克尔·康塞尔(Michael Counsell)的三部译本。加州大学的马里亚姆教授也对《翘传》发表了许多深入而专业的研究论文。
在俄罗斯,《乔传》曾被N.Niculin、Tcachiov、Steinberg等一系列学者较为详尽地介绍和研究过。
越南战争期间,艾琳和弗朗茨·法贝尔在德国花了7年多的时间,将《乔的故事》从法语翻译成德语,并于1963年完成。
二战期间,日本翻译家小松清将《乔战记》从法语译成日语,并把该书与日本文学巨著《源氏物语》进行比较,评论道:“这是一首蕴含着安南人民精神与文化的长篇抒情诗。”
在韩国,《翘传》深受读者喜爱,以致韩国人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春香传》(也是讲述才貌双全、地位低下却依然坚守自我的女子的故事),并称之为《韩国翘传》。
在中国,许多研究者把《乔传》誉为“越南第一文学巨著”,把阮攸誉为“越南杰出的诗人”。
《乔传》还与旅居海外的越南人的精神生活有着特别密切的联系。
老挝国家社会科学院的本登·苏克萨瓦博士表示,《阮祥乔的故事》仍然存在,并且闪耀在每一位老挝越南人心中,无论老少。
而对老挝越南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很少有作家和作品能够如此深入他们的血液,拥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
阮攸是第一位载入人类文化史册的越南诗人。至今,《阮翘传》也是世界上阅读量和传播量最大的越南作品。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多人热爱并自愿学习阮攸和《乔传》。这证明阮攸在国外已拥有了新的生命。
1965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提议与但丁(意大利)、罗蒙诺索夫(俄罗斯)等8位世界文化名人一起庆祝阮攸诞辰200周年,阮攸才正式走向世界。
今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决议,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举办纪念阮攸诞辰250周年的活动,是肯定阮攸名字的契机,让“传侨”和越南民族文化的不朽价值闪耀光芒、发扬光大。
据越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