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开幕式的鼓点
九月的金色阳光透过校园里榕树落叶洒下。深秋时节蝉鸣声仿佛还萦绕在夏日余晖中。

1.
九月的金色阳光透过校园里榕树落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深秋蝉鸣声仿佛萦绕在夏日午后。操场中央的木台上,深红色的校鼓静静地伫立着,等待着有人敲响新学年的序曲。
坐在讲台上,银发高挑瘦削的涂老师环顾着10A1班——他的新班——里的学生。这个班……真是个“大杂烩”:Tuan(Rom)身材高挑纤细,皮肤黝黑,比起数学更喜欢足球;Hanh(Ngo)性格质朴,眼睛圆圆的,说话总是风趣又真诚;还有……Khang——一个新来的转学生,染着浅棕色的头发,衬衫的扣子总是扣不上。
仅仅一周时间,康就成了学校里的“奇葩”——但不是那种好奇葩:逃课、抽烟,甚至打架。
第三周的第二天,杜先生把康叫到董事会。
我做了这个练习。
康抱起双臂,嘴角微微勾起:
我不做。这项练习……毫无意义。
全班屏住了呼吸。瘦弱的段轻轻地在桌子底下踢了踢傻乎乎的汉的脚,眼睛闪闪发光,仿佛在等着看好戏。但老师没有吼叫。他只是转过粉笔,写了另一首更短的诗:
这个怎么样?如果你做得好,我就不再问了。
康拿起粉笔,胡乱涂写了几笔,就完成了。没错。
很好。那另一个也不难。
他犹豫了一下,然后弯下腰继续写。两种说法都正确。
康从黑板前走开,感觉有点……不自在。他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心理准备,就像低年级时那样。那时候,仅仅因为他忘了带笔记本,老师就让他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了一段屈辱的道歉信。那种羞辱感让康很生气,说了些难听的话。结果:他被停学一周,学校叫来了家长,朋友们都躲着他,还有人在网上竞相“曝光”他的丑闻。这一系列的打击让他更加疏远了学校。
但今天,这位老师……只是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几个月来,康第一次感到有些……困惑。
2.
一天下午,眼看就要下雨,狂风呼啸,尘土飞扬。涂先生开车送女儿放学回家。他看到康站在咖啡店旁,衬衫被雨淋湿,脸颊青肿,便停下了车。
- 过来,我送你回家。
“不必了。”他低下了头。
不管需不需要,这都是我的决定。
康的房子位于一条蜿蜒小巷的尽头,墙壁上长满了青苔,地上积水久久不干,散发着潮湿的气味。路灯早已熄灭,只剩下从那面镜子大小的小窗户里透出的微弱黄光。
奶奶蜷缩在竹床上,不时咳嗽。房间角落里,一条破旧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房间里没有其他人。
康的父亲正在服刑。他八岁时母亲就离开了家。他包揽所有家务,从做饭、洗衣到带奶奶去诊所。
涂先生什么也没问,只是弯下腰从篮子里拿出一包面包和一瓶热牛奶——这是他女儿今天早上没吃的东西。
你吃。
康停顿片刻,然后接了过来。但他目光躲闪,仿佛害怕别人看到他的软弱。
老师坐在门口,一句话也没说。只有她的咳嗽声,以及一只猫用爪子敲击某处空心竹管的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康才迅速擦去脸颊上滚烫的泪水。他的声音哽咽了:
- 我爸爸……不是个坏人,他不是个坏老师。
这些话语如同投入水中的鹅卵石,随后掀起一阵阵波浪。
那一年,家里非常贫困,吃饭时她不得不把自己的那份汤分给弟弟们。父亲非常疼爱儿子,决定去遥远的森林里。他捉到一只动物——外表温顺,皮毛丝滑。父亲并不知道这种动物已被列入红皮书。他把动物带回家,精心照料,直到它繁衍后代。几年后,父亲养了一群,卖掉它们,挣钱供康和他的弟弟们上学。
有一天,警察来了。他们宣读了“贩卖珍稀动物”的起诉书,判处我父亲六年监禁。
村里许多人都同情他,说:“他不懂事,他只是想照顾好儿子。”但也有一些人用更冷漠、更沉重的眼神看着他,仿佛这对父子犯下了无法弥补的滔天罪行。他身后传来窃窃私语和讽刺挖苦的声音。
康的母亲再也无法忍受了。她离开了村子,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那个背影也从此消失了。
故事戛然而止,只剩下壁扇的声音,涂先生的眼神依然平静,没有打断,也没有尴尬地插话安慰。
老师轻轻地把面包包装袋往康那边推了推,好像在说:趁它还没凉,赶紧吃吧。
3.
第二天早上,康比平时早到了教室。他什么也没说。但老师从他的眼神中注意到,他脸颊上的某个角落似乎没那么粗糙了。
半个学期过去了。瘦弱的图安不再那么调皮捣蛋,傻乎乎的韩变得更加大胆,康也不再逃课了。全班同学都在窃窃私语:“图老师有魔法。”
随后,学校发起了一项名为“我眼中的校园”的摄影比赛。全班同学都很兴奋,只有康犹豫不决:
我……没有相机。
“我有一台相机,但你得自己拍照。”老师说着,语气就像在朝他扔球一样。
康的照片荣获一等奖:清晨的校园,露珠在树叶上颤动,远处有一个男人正在擦黑板。照片说明:清晨叫醒我们的人。
毕业典礼那天,当学年最后一声鼓声响起时,康走上舞台,手里拿着一捆报纸。
老师……让我发给你。
里面是一块旧手表,表带是磨损的皮表带。
——这是我父亲说的。他说,一个好男人懂得珍惜时间……也懂得信守承诺。
涂先生接过鼓声。那一刻,学校鼓声不仅标志着仪式的结束,也标志着新学年的开始——不仅对学生而言如此,对老师们也是如此。
回来的路上,老师停下来买了一束黄色的菊花。陶老师看了看,开玩笑地问道:
你又收到学生送的礼物了吗?
是的……但这份礼物,我会终生珍藏。
那座老钟静静地摆放在桌上,旁边是一摞教案。指针依旧缓慢而稳定地走着,如同老师的心跳。而在这座小镇的某个角落,一个染着头发的学生正在学习如何信守他的第一个承诺。
4.
星期五下午,操场上学生们欢呼雀跃,准备迎接周末。微风将牛奶花的香气吹进教室的每个角落。康慢慢地收拾着书包,打算去涂老师的办公室请教一课。
刚出大门,他就听到一声熟悉的口哨声。三个老朋友——染着头发,穿着破洞牛仔裤——正倚靠在摩托车旁,大声笑着。
“好久不见,我还以为你把我们忘了呢!”一个男人拍了拍康的肩膀。“走吧,我们刚发现一个‘好玩’的地方。”
他犹豫了。过去,这样的电话是传唤。但现在……他想起了奶奶让他带给老师的那袋番石榴,还有那本没做完的数学练习册,以及那天早上老师的眼神。
“我很忙。”康轻声说道。
“忙什么呢?”红头发的家伙冷笑道,“学习?别告诉我你打算当个‘书呆子’?”
玩笑触动了他那颗固执的自尊心。那一瞬间,他几乎脱口而出那些惯常的尖刻话语。但随后……涂老师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回荡:“只要努力学习,没有人会永远无知。但在学习数学之前,你首先要学会相信自己。”
康深吸了一口气。
是的,我正在忙着学习。
不等他们再说些什么,他就转身快步走向老师的办公室。
房间里,涂先生正在批改试卷。听到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他抬起头。康站在那里,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老师……我不太明白昨天这节课的内容,您能再给我讲一遍吗?
涂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但康却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某种闪烁的光芒,仿佛一个“接受”的信号,直击他的内心。
外面,摩托车的轰鸣声和老朋友们的欢笑声渐渐消失在周末的午后。

5.
开学当天,校园里插满了彩旗,鲜花簇拥。主持人邀请十年级代表发言。康从后排站了起来。他白衬衫笔挺,皮鞋干净锃亮,走上讲台,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十五岁少年少有的成熟稳重。
康的声音响起,起初有些颤抖:
我以前总觉得……学校不适合我。但是后来,我遇到了一位老师,他不仅教给我知识,还教会了我相信自己……
下面,“瘦子”段用手托着下巴,睁大了眼睛;“傻子”韩微微点头,涂老师用温暖而平静的目光看着他的学生。
康深吸一口气,说了最后一句话:
今天……我想感谢我的祖母、老师,还有……我的父亲——是他教会了我跌倒后如何重新站起来。
一阵小小的骚动传来。校门口,一个身材瘦削却很结实的男人,穿着熨烫平整的旧衬衫,静静地站在那里。他双眼通红,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儿子。他因为表现良好刚刚获得提前假释,今天早上,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来了这里。
微风轻拂,球场上的旗帜轻轻飘扬。康透过两排座位间的缝隙,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他抿了抿嘴,眼睛一亮。外面,他的父亲微微点头,仿佛在许下新的承诺,无声却坚定。
开场鼓声响起,高亢嘹亮,回荡在远方,仿佛触及校园里的每一扇窗户、每一片树叶,每一次心跳。在那鼓声中,蕴藏着新生的信仰,一种无声却深刻的宽恕,以及一个全新的开始——不仅对新学年而言,对这对父子而言,也是他们重逢的开始。
学校的鼓声——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都听过这同样的喧闹节奏,但每个人,在每个时刻,心中却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对康来说,这鼓声标志着他离开教室的那一天。对他的父亲来说,这鼓声提醒着他,无论迷失多远,总能找到那熟悉的鼓声,重新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