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阮富仲总书记与家人包馒头的照片
这些天,全国各界人民和国际友人对阮富仲总书记逝世表示无限哀悼。
媒体和网络除了对总书记为党的辉煌革命事业、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评价和肯定外,还分享了他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朴实瞬间:一件破旧的衬衣、一双破旧的鞋子、一辆他依偎多年的公车……其中,还有一张总书记、国家主席阮富仲与家人包面条的合影。
2019年农历新年27日,国家主席阮富仲总书记携夫人和两个孙辈在家中包粽子。这是阮富仲总书记首次公开发表的照片之一,并被收录于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出版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越南先进文化》一书中,该书于2024年6月21日开刊。

照片中间,一头银发、衣着朴素的总书记阮富仲正在包煎饼。旁边是他的妻子吴氏曼女士和两个孙辈(一男一女)。这幅景象在越南许多家庭春节期间都很常见。
党和国家元首家宅的一角显得非常朴素,这与他的性格和品格相符。从剥落泛黄的墙壁,到挂历,再到用藤条和竹子制成的旧电饭锅、塑料盆、篮子、托盘……这张照片充分展现了总书记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总书记经常提到的“传承家风”、传承家庭文化的理念。因为,没有文化,家庭就无法存在。
维护“家风”,就是教育家人、妻子、儿女、亲人,把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总书记经常这样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文化。
也在这一股情感洪流中,报刊和社交网络在过去一周内刊登了大量文章和资料,记录了总书记阮富仲的日常生活,从他热爱学习的穷学生时代,到他大学毕业后担任《共产党杂志》编辑,直至他担任市委书记、国会主席、总书记……他与儿时玩伴、老老师、同学相处时的言行举止……都散发着一种只有有文化、热爱文化、懂文化的人才会有的行为特质。那就是,对朋友总是真诚忠诚;对同事总是愿意分担困难;对老师彬彬有礼、心怀感激,保持着作为亲戚和村庄子弟的正直品行……
因此,在他担任总书记近三届任期期间,他始终关心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在2021年全国文化大会上,总书记阮富仲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一个民族的特质。只要文化存在,民族就存在……”。文化创造民族特性,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生资源。文化塑造人格,创造高尚的道德和精神价值,促进建设公正、民主、文明的社会。文化也是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威望的重要因素。
因此,国家要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更要依靠文化实力,为国家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总书记认为,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30多年来(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阮富仲总书记在文化领域发表了近40部著作和研究项目。其中,去年6月出版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越南先进文化》一书,一以贯之地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对文化发展的看法。
用阮富仲总书记的话来说,文化就是把一线问题具体化、具体化,使文化更加贴近实际、更加便于运用,并规范可持续发展。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都体现着文化的视角和思维,而不仅仅是政治立场和观点。在阮富仲总书记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化概念:政治文化、外交文化、军事文化……甚至执政文化。
总书记提到的“越南竹子”外交政策,也是越南文化的体现,是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建国卫国历史中传承下来的可持续、坚韧、灵活、“柔韧”的外交风格。
应加强对民族文化价值的管理、保护和弘扬,防止负面因素影响传统文化;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自身在保护民族文化中的作用和责任;推动国际文化合作,将其视为提升越南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价值,也为越南文化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创造条件。
阮富仲总书记的努力和指导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价值,促进越南文化发展与融合做出了贡献。这些贡献不仅体现了领导人的战略眼光,也为年轻一代在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树立了光辉榜样。因此,越南文化不仅得到了传承,而且得到了不断发展,在一体化和全球化时代确立了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