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三个背包的故事
作者陈氏利讲述了关于胡伯伯的故事:“在越北,每次胡伯伯出差,他通常都会带两枚硬币......
![]() |
(著作《胡志明主席的道德榜样的一些教诲和故事》。国家政治出版社。H. 2007)。
胡伯伯过去常常谈论公正、开放、为众生而活,以及劳动光荣、懒惰作恶。的确,从大事到小事,胡伯伯都做到了这一点。大家都尊敬、爱戴胡伯伯,希望他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照顾国家和人民,所以他们认为,像帮他背书包这样在路上做些小事,是子孙后代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胡伯伯却不这么认为。他不同意,因为他从不想当官,只想做人民的公仆,与身边的劳动者平等相处,这样才能安心长寿,做好工作。胡伯伯曾坦言:干部要有威望很容易,但要建立信任却很难。分配书包的事,要平等地检查工作分配,不能有人太重,也不能太轻,尤其不能自己轻,别人也重。只有我们永远为别人而活的胡伯伯才能做到这一点。
有一天,阮志清将军在越北途经一条荒凉的小溪,愿意背着一位营长过河。营长不认识是将军,不敢脱鞋,趟过小溪又累,便请求将军背他。后来,他偶然得知,那天背他的人正是总政治部的负责人。他大吃一惊,但这位将军却开心地笑着,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长山战役期间,有一位强势的军官,强迫士兵们整天整夜地用担架抬着他行军,还“指示”士兵们肩上扛着抗战的重担,必须格外小心。在北方后方,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一艘船靠岸了,但指挥官仍然不愿涉水,要求士兵们把他抬上船。士兵们仍然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这样的故事将永远流传。这就是危险所在。
从这些真实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胡志明的远见卓识、道德和作风的伟大。学习胡伯伯,最困难的是克服自我,即在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克服个人主义和特权主义。在多次抗战中,我军涌现出许多学习和效仿胡伯伯的榜样。胡伯伯曾说过:“当将军要向成叔学习,当中尉要向建叔学习(黄建上校,后为中将,乂安省杜良县人)。这些都是当时我军学习和效仿胡伯伯的道德和作风的最典型例子。”
黄文汉(Yen Tha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