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自杀的故事看:先教大人,再教孩子

April 4, 2012 17:59

阮东林博士:我们有太多的学术知识,但缺乏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

“让孩子们重拾童年”

“老师,我太没用了,我想离家出走……”——这是打到性别科学研究与应用中心(CSAGA)咨询热线的电话。当咨询师分享时,电话那头的女孩说,她上四年级,今天就因为煮饭时没打开“红色”按钮,被爸爸训斥了一顿,说她才十岁,连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

青少年保护协会主任阮文英女士向VOV记者介绍了上述情况,并表示青少年拨打青少年保护协会热线的比例约占总接听电话的75%,他们有很多问题需要咨询和支持。“孩子们的一个小小行为,如果没有负责任的成年人及时解决,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孩子不惜以死相逼。” 阮文英女士说。



阮文英女士(右)、阮松林博士接受越南之声第二频道社会问题节目采访

面对近期令人震惊的学生自杀事件,范英女士表示,在其他国家,自杀已成为一个全国性问题,因为它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但在我国,这个问题几乎被搁置。社会是时候正视现实了,关于生活技能的教育、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技能教育,以及对儿童的理想教育……并没有真正受到社会的重视。

“当孩子们没有掌握基本的解决方案时,这对成年人来说很正常,由于他们的冲动和天真,他们会陷入困境并寻求消极的解决方案,”范安女士说。

河内市教育心理学协会主席、丁先皇中学校长阮忠林博士表示,我们有很多“过剩”和很多“不足”。“过剩”指的是学校试图强行灌输给学生的学术知识,而“不足”的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生动活泼的实践知识。“师生们仍在努力学习过时且不适用的知识,而我们缺乏倾听、分享和尊重孩子们;我们缺乏时间让孩子们从各种渠道体验生活,尤其是从现实、自然、花草树木等角度……”阮忠林博士分享道。

专家还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也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现实中,在许多大城市,孩子们整天“疯狂”地学习,不再有时间通过​​健康、益智的游戏来娱乐和放松。许多父母忙于赚钱,没有时间照顾和陪伴孩子,甚至想着给孩子丰盛的物质生活,却忘记了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精神生活。此时的孩子“长不大智”,虽然表面上他们想向父母证明自己的“自我”,但实际上他们非常需要家人的支持。

成人需要学会理解孩子

儿童抚养与咨询热线顾问(劳动荣军社会部儿童保护司)阮金贵博士强调:当成年人对儿童令人心碎的死亡感到“震惊”时,这意味着成年人不理解孩子。据阮金贵博士介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敏感、脆弱,自尊心和自卑感很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还不深入,因此经常会与成年人产生抵触和冲突。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很容易感到失望,难以接受他人的拒绝和批评,因此感到无助,很容易寻求最后的解脱——死亡。

“在越南,没有办法‘教’父母如何养育孩子。他们通过‘观察前人’来教育孩子,但孩子的心理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所以父母不能用‘老式’的方法来养育孩子,因为每个时代都不一样。”奎博士分享道。

阮东林博士认为,目前学校注重教授学术知识,忽视了“如何做人”的教育,尤其缺乏对孩子们生活技能的培养。目前,师范院校的心理学系已将学校心理学纳入教学内容,但如何将其应用于生活才是关键。

阮金贵博士建议:“每年高考后,都会有学生自杀的案例。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家长不应给孩子施加过大压力。鼓励孩子尽可能努力学习;定期与孩子以朋友的身份交谈、分享,并为孩子提供职业指导。教师也不应采取强制、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因为如果学生学习过度,他们很容易患上抑郁症,而抑郁症与自杀之间的差距非常小。”

回顾近期一些学生自杀事件:

3 月 27 日,在 Y Ty 地区诊所(Bat Xat - Lao Cai),两名受害者,四年级学生 Vang Thi So 和三年级学生 Sung Thi Sa,均来自 Ngai Thau 小学(Bat Xat - Lao Cai),因食用毒藤而死亡。

事情的起因是,苗族女子王氏素(Vang Thi So)拿走了父亲的手机,结果手机丢了。王氏素担心父亲责骂自己,便约上同班同学宋氏瓜(Sung Thi Qua)和三年级学生宋氏莎(Sung Thi Sa)做了一件傻事,吃毒叶自杀。

此前,3月17日放学时,多农省多米县多索克斯乡潘珠贞中学7A2班三名女学生阮氏锦蓉(Nguyen Thi Cam Nhung)、阮努美杏(Nguyen Nu My Hanh)和黎氏碧珑(Le Thi Bich Loan)突然晕倒。尽管她们被迅速送往急诊室,但仅约30分钟后,三名学生就相继死亡。警方搜出了一瓶喝了一半的橙汁和学生们写给彼此的信,信中写道“愿共赴死”。

2月28日,黎鸿峰天才高中(南定省)一名12年级英语女学生突然在学校宿舍上吊自杀……


据VOV报道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从学生自杀的故事看:先教大人,再教孩子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