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一人”——得去放牛!

May 5, 2008 18:31

(NAO)无妻无子,无亲无故,又无田无地,邻居们怜悯他,便雇他放牛。放牛的职业,就这样伴随了他一生……

他是范文伯(63岁),住在兴林乡第2小组(兴原县 - 乂安省)。巴的母亲是抗法时期的青年志愿者。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有三个兄弟:长兄范陈长大后响应祖国的号召参军,次兄20岁时因病去世。


巴先生家

自从父母和弟弟相继去世后,他就孤身一人,哥哥范陈奔赴战场,再也没有回来。1963年的一天,他突然收到讣告:哥哥范陈在南方战场牺牲了。他手里拿着讣告,四肢无力,读了几行战友的遗书后,就当场晕倒了,病倒了。从此,他活得像个失去了所有个性的人,人们看到他从一个村庄流浪到另一个村庄,在拉姆河的堤坝上徘徊……很多人都担心他无法克服失去哥哥的痛苦,(愚蠢地)他想追随哥哥们的脚步(!)。

随后,许多人鼓励、安慰他,帮助他忘记悲伤。同时,红林公社人民委员会也帮助他,并在村里建了一间小房子供他居住。

那些在丧亲之痛中挣扎的日子,也恰逢他“年迈”之际,家庭境况也堪称“破裂”,与妻儿的关系也算是“破裂”了。因为,他没有房子(只有一间带1.2米宽床的茅屋),没有花园,甚至连一寸可以立桩子的土地都没有!

公社里很多人心疼这位无儿无女、无力维持生计的老人,便做了一件“好事”,雇他放牛。这份“雇牛”从1988年一直陪伴着他至今。他从一家家雇牛赶到另一家,据村民粗略统计,他已经为大约70户人家放了近百头牛,20年来,他的脚步走了大约20万公里。


巴先生正在山上放牛。

每天,他都要把牛牵到离家6公里左右的森林或山坡上。据经常和他一起放牛的孩子说,他从不松开牵牛绳,从不让牛损坏别人的任何东西……

我不知道天气变化,他生病的时候能依靠什么。作为烈士的亲属(他的兄弟是范陈烈士),他没有任何福利。他还要这样活多久?


亲爱的老先生,我只希望大家在巴先生的余生里多多帮助他……


地址:义安省红原县红林公社2村范文巴先生


阮佩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孤身一人”——得去放牛!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