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桦林之乡到义安省的儿媳

November 7, 2013 20:40

(Baonghean)-近十年来,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子在荣市义德小学门前等待孩子的身影,已为这里的人们所熟悉。如果不是她典型的东欧人相貌,大家都会以为她来自义安……

娜迪亚是义德乡12村村民熟悉的名字,自从她成为村里的儿媳后,村民们就经常这样称呼她。问起她的房子,大家都知道,因为从外面看,这栋房子非常特别:墙上铺着鹅卵石,种满了绿树和鲜花,铁门半掩着,仿佛随时准备迎接宾客……

她和武术大师吴春伟的爱情始于扎波罗热市(乌克兰),当时他受乌克兰体育总局派遣,作为专家前往东欧国家推广一南传统武术。在俄罗斯联邦、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之后,乌克兰成为了他的最后一站。因为在这里,这位医科大学的女学生让他止步不前。谈起那段恋情,他笑着说:“我在国外生活多年,从未想过娶一个外国女人。但当我遇到娜迪亚时,我被她那金色的头发、棕色的眼睛、温柔的气质和越南女孩般的细腻所吸引。”

这对夫妇于1995年结婚,在乌克兰生活了八年,之后返回越南定居。这对娜迪亚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因为从童年到成年,她大部分时间都和父母、弟弟一起住在扎波罗热市。然而,她决心“追随船,追随女人”,并且深知丈夫“虽然在国外,但他的心永远在越南”,因此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工作、房子和朋友,回到了丈夫的家乡——义安省。

初回家乡,纳迪亚因语言、气候和习俗差异而遭遇诸多困难,但在丈夫和家人的爱与支持下,她很快融入了这里。邻居们或许听不懂她说的话,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她感到温暖,因为她看到每个人眼中的友善和真诚。邻居们都很钦佩她,因为他们不敢相信一个外国女孩竟然能跟随丈夫,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偏远乡村,住在一栋四层老房子里……

要“入乡随俗”,纳迪亚首先要学会说话。越南语本来就难学,词汇复杂,声调多样,口音也丰富。义安语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当地词汇众多,口音浓重。然而,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纳迪亚就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越南语,所有当地居民常用的词汇都能听懂。她分享道:“刚来越南的时候,我和妈妈经常用俄语交流。但过了一段时间,我用俄语问孩子,他却不回答……渐渐地,我跟着孩子们学越南语,他们学一个词,我也学一个词,他们学一首诗,我也学一首诗。”

后来,娜迪亚学会了像越南母亲一样生活。每天去市场,做饭,送孩子上学……对于一个习惯了现代活力环境的人来说,这很陌生,但三个孩子、常规课程和补习班让她没有时间休息。沉浸在这样的循环中,过去七年来,她没有机会回到乌克兰,尽管她的丈夫每年因为工作原因,都会在两国之间往返几次。

Chị Pođa Nađiya và chồng bên những bức ảnh cũ.
Pođà Nađiya 女士和她的丈夫与老照片。

每当思念父母和故土时,她都会拿出回越南前朋友送的相册。相册里,她家的房子开满了鲜花,市政厅、她就读的学校,还有冬日里白雪皑皑的光秃秃的树木……娜迪亚和丈夫也特别喜欢动物。家里养了几十种鸟,她亲切地叫着它们,比如“苏萨”、“露西亚”……看着它们和椋鸟、红耳鹎嬉戏,称它们为“孩子”,她觉得生活真的简单而温柔。因为她爱丈夫,所以她从不反对他的任何决定。比如,武术家吴春伟放弃了在国外的所有工作和名望,回到义安重建“一南”武术运动。他默默皈依佛教……每逢节假日,新年、圣诞节、感恩节……亲朋好友都会来到她家,享用她和丈夫亲手烹制的素菜。

五十多岁的武术家吴春伟,历经坎坷,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他始终感谢妻子,是她给了他一个家,给了他儿女,让他每次回到家人身边都感到安心。这份幸福简单而平凡,但却是他继续追求未竟计划、抱负和梦想的动力,他要把一南武术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和国粹之一。

我的哈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从白桦林之乡到义安省的儿媳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