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写”到“春节鼓励文”
(Baonghean.vn)——在越南人心中,新年的第一天是开启新篇章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人们常常会做很多事情来祈求一整年的好运:“Quan”开“an”,“thuong”开“thuong”,“nong”开“canh”,“sy”开“but”。“开春”(Khai but dau xuan)祈求新年“顺利”的习俗已成为越南人的优良传统。从初春的美好景象,到如今已发展成为每个地方、每个家庭、每个家族都参与的、意义深远的“春节鼓励学习”活动……
琼律乡(Quynh Luu)是一片“风水人家”的土地,一个英雄的乡镇,孕育了众多才子佳人。过去,琼律乡只有两份工作:读书和织丝。许多贫困家庭仍想方设法送孩子去读书。“乞求几句圣贤之语”。封建时期,琼律乡共有学士(学士)531名,学士(学士)203名,共有958人通过了116次地方考试,其中包括13名状元。
1945年八月革命后,琼琉乡估计有500名大学毕业生、23名硕士和33名博士。这种好学的传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至今,琼琉乡的许多家庭仍然保留着“开斋节”的习俗。除夕之夜祭祖仪式结束后,家家户户会准备一张桌子,庄严地摆放在正厅,孩子们轮流拿出纸笔,写下一行行的文字,可以是诗歌,可以是父母的名字,也可以是简单的新年祝福……
义安学者春季写作仪式
许多讲究的家庭还会准备书纸、书法笔,家中老人也“戴头巾、穿奥黛”来开始开春写字仪式。新年的第一行字被子孙们小心地保存着,时刻提醒自己要专心学习,不能懈怠……琼吕县教育促进会主席乔玉巴先生说:“至今,琼吕县,尤其是琼多县,许多家庭仍然会为子孙们举办‘开春写字’活动。虽然没有书笔、书纸,也不需要像古代儒家学者那样写汉字,但‘开春写字,遇到好事,同时又尊重文字,促进学习’的寓意仍然具有其原始价值。”
多年来,清祥乡(Thanh Chuong)五村文化村一直举办“迎春开光大典”。除夕之夜,村干部、党支部、助学协会都会为村里克服困难的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颁发奖状;此外,还有艺术节、有奖问答比赛、趣味数学题解题……活动在长辈的叮咛中结束,祝福子孙后代学业有成。
近十年来,荣市忠都坊九区一直举办“春——携手共进,鼓励学习”活动,将街区儿童、远方工作的成功人士以及成绩优异的学生聚集在街区的文化馆。除了向街区赠送礼物以鼓励学习外,成绩优异的学生还会将他们的良好学习经历传承给下一代。远方工作的成功人士则会为街区的教育鼓励基金捐款。
通过这种方式,该街区每年筹集数千万越南盾用于设立奖学金基金,为街区的孩子们提供数十份礼物和奖学金。此外,阮维氏(Thanh Chuong)家族秉承给子孙后代压岁钱的传统,主动号召族内各家各户响应“春节,劝学”活动,在新年第一天早上给子孙后代送礼物。礼物不是装着压岁钱的红包,而是笔记本、书本、钢笔或书包……以此鼓励子孙后代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做一个好人。
秉承这一传统习俗的意义,省教育促进会自2004年起组织开展“首届教育兴才节”。此前已举办了八届“教育兴才节”,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但总体而言,都包含以下内容:打造强大的促进会;从家庭、宗族到全民,共同推进教育兴才,构建学习型社会;在新的一年里打造教育兴才亮点……活动形式多样,例如:举办勤奋好学、尊师重教传统研讨会;举办“教育兴才诗”比赛;“教育兴才歌”……吸引了众多会员参与。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远离家乡、回到家人和宗族团聚的孩子们,也表达了对宗族和家乡教育兴才运动的感激之情。这除了具有精神意义外,也被认为是筹集资金的有效途径。该省每次“春节教育推广活动”平均筹集教育推广资金150多亿越南盾。
2012年仁钦第九届“劝学春节活动”于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启动,至正月十五结束,活动目标是“全面提高劝学竞赛运动,特别是好学家庭、好学家族竞赛运动的质量和深度”。
“春节劝学”活动是新一年鼓励学习、鼓励成才的开端,号召和动员全社会的参与、合作与支持,每个家庭、每个宗族对子女教育的关心与重视,为成功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弘扬祖国好学的传统。
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