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边防党员帮扶贫困户”典型案例
(Baonghean.vn)为帮助居住在昆强县布玛国家公园核心区的丹莱族人民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昆强县孟山555号边防站指挥部党委部署了“边防党员帮助贫困户发展经济”模式。该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帮助当地群众摆脱饥饿、减少贫困,建设日益繁荣的乡村。
(Baonghean.vn)为帮助居住在昆强县布玛国家公园核心区的丹莱族人民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昆强县孟山555号边防站指挥部党委部署了“边防党员帮助贫困户发展经济”模式。该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帮助当地群众摆脱饥饿、减少贫困,建设日益繁荣的乡村。
孟山边防站政委阮玉明中校表示:“为落实保护和发展昆强县布玛国家公园核心区丹莱族少数民族的计划,帮助当地居民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边防站已在邦村和古发村部署了两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有6名干部,除保障边境地区安全防御任务外,每个工作组的干部还负责帮助该村4-5户家庭发展经济。边防站党员干部要与群众一起践行‘四个一起’的方针,指导各户从家庭生活、注意个人卫生、吃熟食、喝开水等转变到将技术改进应用于生产……
边防人员帮助丹莱人除草。
罗氏琪一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和古发村许多其他丹莱族家庭一样,她们家也直接接受过党员陈春燕少校的指导,学会了采用新方法种植水稻,像低地人一样饲养水牛和奶牛,并在菜园周围种植草和香蕉,用于饲养猪、鸡等牲畜和家禽。
如今,罗氏琪一家不仅是古发村经济发展中的典型核心家庭之一,也是村里种植水稻和蔬菜面积最大的家庭。罗氏琪一家的模式,让古发村的许多其他家庭学习和效仿,懂得如何将科技应用于生产,懂得如何利用土地优势,以农场和花园模式发展经济。
古发村边防党员陈春燕少校跟我们交谈时说:“对丹莱族人民来说,没有什么宣传比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更有效了;边防队员手把手教他们做活儿,工作组的兄弟们配合地方做好农林业的宣传推广工作。以前大家对种水稻、播玉米都不熟悉,现在工作组干部直接手把手教他们做活儿,深入田间地头,帮大家犁地、耙地、施肥、浸种、育苗,按计划分两季进行水稻的照料和除草,水稻产量比以前翻了一番。仅古发村现在已发展稻田8公顷多,很多农户懂得了发展畜禽养殖,逐步消除饥饿,减少贫困。
边防党员不仅帮助各族群众发展经济,还有机会宣传和动员群众革除落后习俗,发展社会经济,为巩固国防安全作出贡献。加强军民亲情是巩固和建设高地边境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
海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