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拔除乳牙可能会导致许多危险的并发症。
胡志明市第一儿童医院每年都会记录30至50例因在家自行拔牙而导致并发症的病例。在家自行拔牙并不能节省太多金钱和时间,反而可能引发许多危险的并发症。
婴儿的牙齿在什么年龄更换?
当乳牙达到替换年龄时,会按照特殊的规律自动脱落或松动。这时,每颗乳牙下方,就会有一颗恒牙向上直立生长,并破坏上方乳牙的牙根和牙冠,为恒牙腾出空间,其生长规律如下:
乳牙更换顺序及更换年龄:
中切牙5-7岁。
侧门牙7—8岁。
第一颗磨牙9-10岁。
幼犬10-11岁。
第二磨牙11—12岁。
当乳牙长到可以替换的年龄,但仍未松动或脱落时,需要通过外部干预将其拔除,以帮助恒牙在正确的位置生长。儿童牙齿的生长或替换时间可能比上述时间早或晚6至12个月,但这不会影响儿童的发育。
如何区分乳牙松动和其他疾病
生理性松动的乳牙往往适合孩子经常换牙的年龄,松动程度会逐渐加重,不会突然引起疼痛,影响孩子的咀嚼,孩子可以慢慢感觉到。其他情况下,如果牙齿松动,通常伴随与牙齿或牙齿周围区域直接相关的病变,出现肿胀、流脓、牙齿受损、牙体断裂,甚至可能只剩下牙根。松动程度突然改变,影响孩子进食和饮水,触摸或咀嚼该牙区时会有疼痛感。
常见的风险和并发症
儿童自行拔牙存在牙齿拔不全、拔牙部位出血时间较长、拔牙前未消毒器械或未清洁双手而引起感染、拔牙方法不当而吞咽拔出的牙齿、孩子“痛苦”、“心神不宁”、害怕日后接受牙科治疗等风险。
此外,孩子乳牙脱落的时期也是恒牙开始生长的时期。如果孩子去诊所拔牙,医生还可以检查恒牙的生长情况(它们是否按正确的顺序生长,颌骨上是否有足够的空间供牙齿发育,新生牙齿是否有任何疾病迹象,是否有任何异常等等)。
如果孩子在家拔掉乳牙,父母可能会错过早期干预和纠正恒牙错位的黄金时机。
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在家拔牙?
患有全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的儿童尝试在家中拔牙,拔牙后无法控制出血,感染风险高。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儿童有患心内膜炎、血液病、肝肾疾病、风湿病或感染性疾病等风险,因此拔牙必须获得儿科医生、心脏科医生、颌面外科医生等的同意,并且必须严格遵循拔牙前后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拔牙前,医生还必须仔细了解孩子的病史、口腔病史和一般病史,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牙方法。如果孩子出现高烧、急性牙龈炎……则应等到全身和局部症状全部消失后再拔牙。
医生建议孩子拥有美丽的牙齿
定期进行牙科检查可以监测儿童出牙、牙齿替换和颌骨发育的过程,帮助牙医和家长控制早期异常迹象,进行简单的修复,并减少儿童出牙障碍直至成年。每6个月带孩子去看一次牙医,确保拥有健康的牙齿。
医生的建议
当乳牙达到生理替换年龄,出现松动迹象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对牙齿施加力量,以加快牙齿替换的过程。家长可以洗手或用纱布缠住食指,将牙齿由内向外摇晃,逐渐增加力量,直到牙齿松动到可以减轻孩子拔牙时的疼痛和不适。
乳牙拔除后,医生会让孩子咬住棉球(纱布)15-20分钟。家长应提醒孩子咬紧纱布,正常吞咽唾液,不要用舌头踢新拔除的牙齿,以免出血时间延长,进食软食和冷食,并照常清洁口腔。如果出现出血时间延长不止、拔牙部位肿胀疼痛、发热等全身体征,请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