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批评和批评:一种敏感的做法?
(Baonghean)——肤浅、迂回、不明是非的自我批评和批评,会使缺点“免疫”,而且更加严重。
每个党员,乃至我们整个党,都有一个诞生、成长、经历诸多机遇和挑战的过程。胡伯伯教导说:“我们的党不是圣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社会的。” 克服困难,人们可以成为英雄,也可以暴露弱点和缺点。缺点越长,就像日积月累的污垢一样,越会粘在身上。
因此,胡伯伯认为,自我批评,认清并清除污垢,就如同“每天洗澡洗脸”一样,不可或缺。所以,要干净,就必须洗澡;要成熟,就必须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
境况越艰难,冲突越多,挑战越大,人们就越容易滋生缺点,产生自私的怨恨。所有缺点之源就是个人主义。胡伯伯教导说:“个人主义是一种剧毒的细菌,它会导致非常危险的疾病。”
贪婪、懒惰、自吹自擂、派性、地方主义、功利主义、军国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狭隘性、形式主义、官僚作风、纪律涣散、自私自利、腐败……都源于此。要治疗这些顽疾,最好的良药莫过于自我批评和批评,它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它们,使党越来越强大。
因此,自我批评和批评是生活的本质需要,是党和党员成长的规律。
有观点认为,如今自我批评和批评之所以极其敏感,是因为人类心理天生喜欢被赞扬,难以接受批评。人们容易犹豫不决、避而不谈,因为“人们往往很内向,承认自己的错误、无知和缺点,会让他们害怕丢面子、丢威望、丢地位”。
因此,批评难,自我批评更难。很多人找借口严厉批评同志。在缺乏内部团结或追求成就的团体中,自我批评和批评往往以正式的方式进行。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回顾胡伯伯那句简单、亲切而真诚的忠告:“缺点如病,批评如药。”
害怕批评,就好比自己生病了不敢吃药,让病情越来越严重……体谅而不批评,让同志不断犯错误,把工作搞砸了,就好比看到同志生病了不去治病;体谅而不自我批评,让自身的缺点不断积累,就好比给自己喝毒药。
任何人都难免犯错误和缺点。重要的是敢于发现并清楚地认识到缺点,并加以改正。我们先辈们认为:“在多年的秘密活动中,尽管遭受殖民主义者的严重恐吓,我们党面临重重困难和危险,但我们党仍然不断发展壮大,领导我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革命,赢得了抗战胜利,这是因为我们党巧妙地运用了自我批评和批评这一利器。”
因此,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后,同志情谊和团队精神会更加紧密、更加尊重,而不会因为个人恩怨而互相敌视。因为在把问题带到会议上之前,我们会互相给予直接、真诚、温和的反馈,既为自己树立榜样,也时常提醒和鼓励同志们改进进步。只有当对方不愿接受建议、不认真倾听时,才会把问题带到会议上。
因此,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技巧、勇气和决心。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与同志们一起,共同工作。
自我批评和批评的目的是互相帮助,互相进步,所以动机必须纯粹,基于“同志之爱”,必须是民主的,没有命令或标签;不要攻击和强加对方的缺点,不要吹毛求疵、互相“挑剔”、互相“贬低”;“避免人身攻击、固执、报复和小气”。
自我批评和批评必须坚决果断,毫不妥协。胡伯伯也建议:“自我批评和改正有时很容易,但有时却会因为骄傲、习惯或其他原因而变得困难和痛苦。这是一场斗争。”
因此,自我批评和批评必须彻底、恰当,不带任何偏见或夸大其词。这不仅能帮助有缺点的人改正自己,还能帮助他人发现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类似的缺点。及早纠正的缺点,比发展成严重疾病时更容易纠正。
表面的、迂回的、不明是非的自我批评和批评,会使缺点“免疫”,而且更加严重。
自我批评和批评必须“善于运用智慧和技巧,就像一面镜子,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的缺点,以便他们改正”。自我批评和批评必须在组织内部进行,而不是随意进行。领导者必须真正做到公正,营造民主坦诚的环境,让每个人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遮遮掩掩、遮遮掩掩”、“说长道短”,造成内部不团结。
自我批评和批评必须本着真诚坦率的态度,指出优点和缺点,批评要适时适度;要善于倾听,等待同志接受,避免让接受批评的人灰心丧气、心生怨恨。胡伯伯曾比喻说:“蛋糕固然美味,但强迫别人吃,塞进嘴里,就会让人觉得腻味。”
华先生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