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1B签证到K签证:人才从美国向中国的转移
中国的K签证因其灵活的机制、无需企业担保以及针对STEM领域青年人才的特点,正吸引着国际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来自印度的关注。
自 2025 年 8 月起,中国正式推出 K 类签证,这是面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领域国际青年人才的一种新的签证类别。
尽管这项签证是最近才宣布的,但它已成为印度媒体的热门话题,因为它被认为是美国 H-1B 签证的“制衡力量”。

K签证具有诸多显著优势:无需企业担保、手续灵活、可自行申请且完全免费。因此,它迅速引起了国际科技和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收紧外国劳工移民政策的背景下。
根据司法部、外交部、公安部和中国移民管理局的信息,K类签证发放给拥有理工科(STEM)领域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在知名科研院所工作或从事研究的青年外国人。与R类签证(高级专家签证)和Z类签证(普通工作签证)相比,K类签证更加“开放”,旨在吸引新一代潜在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K类签证不仅涵盖工作,还包括科研、教学、创业和文化交流。这表明中国正在为国际青年拓展创意空间,同时也在努力打造全球知识分子的新兴目的地形象。
K签证与中美人才竞争
长期以来,印度严重依赖美国H-1B签证,该签证允许工程师和程序员在大型科技公司临时工作。然而,自2024年9月起,美国大幅提高H-1B签证申请费至10万美元,引发了印度侨民的担忧。在此背景下,中国推出了K签证,印度媒体将其视为其庞大技术劳动力的“新出路”。
分析人士指出,K类签证有望吸引四类主要人才:南亚IT工程师、中东和非洲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学生及研究人员、从西方国家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全球创业者和“数字游民”。该签证的灵活性使他们更容易来中国学习、工作或进行创作。
国际专家表示,中国发放K类签证是其吸引高科技人才战略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科学研究领域。
路透社报道称,“如果中国能够吸引到全球一小部分技术人才,其在关键行业的地位将得到显著提升。”
许多人还认为,K签证不仅针对印度人,而且“为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回国铺平了道路”。
2010 年至 2021 年间,超过 12,000 名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返回中国,其中一半是在过去四年内返回的。
随着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收紧移民政策,中国却逆势而行,向国际青年敞开大门。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半导体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K签证被视为中国吸引和留住“潜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才”的战略工具。
墨尔本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评论道:“美国提高 H-1B 签证费用无异于自找麻烦,而中国推出 K 签证的时机恰到好处。”
虽然K签证的细节仍在最终确定中,但这项政策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国希望成为全球创新的新中心。
K签证不仅是一种移民工具,也是对那些准备将他们的知识、创造力和抱负带到亚洲新兴知识经济中,共同建设未来的国际青年的邀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