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木族婚礼习俗

February 14, 2014 23:20

(Baonghean) - 每个部落的婚礼习俗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对于西义安省的克木族人来说,求妻时,肉、鱼,尤其是松鼠肉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食物都会在婚礼前几个月在厨房里晒干……

对克木族人来说,收获季节过后是庆祝新稻丰收的季节,也是结婚的季节。结婚季节一直持续到春节过后,那时他们准备开垦土地。收获之后,村庄最为繁荣,天气凉爽,正是年轻夫妇建造新房的好时机。或许正因如此,从农历九、十月份一直到一月底,克木族村庄里的婚礼往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位于班韦水电站湖畔的蓬卡蒙村(良明乡,Tuong Duong)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从丰收季到甲午年(2014年),这里举办了数十场婚礼。这座拥有140户克木族居民的旧村子被淹没在湖水之下。他们已经搬到新地方度过了四个春节假期。安置点的生活尚不稳定。困难依然存在,但在为年轻夫妇筹办婚礼时,他们一家人仍然照顾他们,力求与村里人一样。

据说克木族是乂安省西部最古老的族群之一。历经沧桑,这个族群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独特的文化特色,包括不会与其他族群混淆的婚礼习俗。我们到达蓬卡蒙村时,恰逢库文连先生一家准备送小女儿库蒂梅回夫家。婚礼恰逢传统新年,更是让大家倍感欣喜。多年来,蓬卡蒙村的克木族人一直像低地人一样庆祝农历新年,婚礼也逐渐更新,以避免繁琐和浪费。童婚现象也少了很多。连先生只允许女儿在18岁时回夫家。

Làm lễ tại một đám cưới người Khơ mú, bản Pủng  Cà Moong (Lượng Minh - Tương Dương). t
Pung Ca Moong 村(梁明 - Tuong Duong)举行的 Khmu 婚礼。

女儿出嫁那天,库文连先生一边喝着米酒,一边讲述着克木族的婚礼习俗……不知从何时起,克木族的村落里流传着一种非常奇特的婚礼习俗。成年的儿子一旦找到心仪的姑娘,就会立刻回家告诉父母,约定一个日子向她求婚。婚礼前几个月,男方家要去溪边捕鱼,去森林里打松鼠,还要宰杀猪,在厨房阁楼里做成干肉干。因为肉、溪鱼和干松鼠肉都是求婚时必不可少的礼物。此外,和泰国人或蒙族人一样,克木族人也会从本族人中选出一位“媒人”,为儿子求婚。唯一的区别是,泰国人只有一个媒人,而克木人有两个媒人。

在村里,有多少人能解释清楚这种颇为奇怪的求媳妇习俗?人们只知道这是祖辈传承下来的。订婚时,女方家会定下嫁妆。至今,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用鸡、猪、银锭等来定嫁妆的习俗。然而,在蓬卡蒙村,用银锭定嫁妆的习俗已经废除,因为如今一锭银锭的价格接近2000万越南盾,而且很难找到。不得不说,嫁妆成了许多家庭的负担,尤其是在老村落。库文连先生说,以前他求媳妇的时候,家里不得不卖掉牛群来筹备一场隆重的婚礼。因此,当男方家来向他的女儿求婚时,他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要那么多的嫁妆。婚礼上按照习俗,要用猪、鸡、酒和米饭来祭拜祖先。当然,订婚和结婚仪式上也少不了米酒和蒸酒(lau xieu),通常是两坛米酒和四瓶“lau xieu”。订婚时,双方家庭会为新婚夫妇定下婚期。小婚礼和正式婚礼通常由男方家庭决定。在泰国的昆强(Con Cuong)、祥阳(Tuong Duong)等地,我们也能看到这种习俗。不过,克木族的小婚礼当天必须有两位媒人(泰国人只有一位媒人)。订婚当天,男方家庭也必须邀请所有亲戚出席,所以小婚礼往往和正式婚礼一样隆重。

Mang đệm cho cô dâu khi về nhà chồng.
新娘回夫家时,要带一张床垫。

根据我们在访问奇山县克木族村庄期间的调查,在芒爱、景都等许多地区,婚礼仪式都很简单。在芒爱乡,新娘家通常只收取30万越南盾左右的嫁妆作为手续费。这得益于县文化局多年来的宣传工作。奇山县文化局局长文一说:为贯彻政治局第27号决议,县人民议会还通过了关于在婚礼和葬礼上实行村盟的决议,废除了许多不良习俗,婚礼在一天内举行。正式的婚礼当天也是最令人期待的一天。在婚礼当天,新娘家通常会布置得更加隆重。从杀猪、杀鸡到摆盘,甚至洗碗,所有的活儿都由新郎家负责。克木族认为,娶了别人的女儿,就必须自己料理一切,这时女方家人就如同受邀的客人一样。

关于婚礼游行,Ky Son(Keng Du 乡)的克木族人通常在夜间送新娘回家。Keng Du 乡的克木族人通常在清晨公鸡即将鸣叫时举行婚礼游行。根据当地居民的观念,这是一个宁静的时刻,前往新娘的路上以及来世通常不会遇到任何阻碍。也有一部分克木族人在白天送新娘回家。在昆强县的许多泰国社区,我们也能见到夜间婚礼游行的景象。

迎亲队伍通常由新郎家派出12到16人。挑选来接新娘的人也来自正规家庭,在家族中经济条件较好,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体现了新婚夫妇希望家庭将来也能富裕平安的愿望。往返新郎家的迎亲队伍人数必须是双数。

当迎亲队伍返回,即将进屋时,新郎必须亲自打扫屋前的院子,然后铺上席子。席子旁边放着两盆水,并准备好毛巾。当新娘家人即将踏上席子时,新婚夫妇会洗脸洗手。这时,媒人会唱起《新头》,然后新娘家会在院子前的仪式上为新娘准备嫁妆和钱财。之后,新娘会被迎进棚屋。准备筵席时,新娘家会先用餐,然后轮到受邀的宾客用餐。不过,据我们在蓬村的目击者说,在姑娘回夫家之前,她会在娘家收到贺礼和嫁妆。这种习俗在义安省西南部的泰族地区也有。高地女孩从父母和亲戚那里得到的嫁妆往往是山民手工制作的枕头和垫子。

婚礼结束后约一个月,男方家要再次为女方父母举办“回礼”仪式。至此,婚礼的所有工作和仪式才算圆满结束。

几年前,我们去哈塔文村(Keng Du - Ky Son)出差时,在这个纯克木族聚居区目睹了一场颇为奇特的婚礼。新郎和新娘在结婚前曾同居并育有一子。我们询问后得知,新郎家境贫寒,无力为儿子筹办婚礼。因此,他们不得不让儿子和婆家住在一起,直到这对年轻夫妇赚够钱支付婚礼费用为止。这也是克木族婚礼习俗中一个奇特之处……

尤伟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克木族婚礼习俗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