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将领讲述50年来保存和维护胡伯伯遗体的经历
高廷剑少将讲述了50年来保存、保护和研究保存胡伯伯遗体的药物的过程。
4月3日,国防部举行2019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胡志明陵保护指挥部通报了“1969-2019年胡志明主席遗体长期保存和绝对安全保护50周年”纪念和总结活动有关情况。
胡志明主席陵保护指挥部政委高廷剑少将强调,50年来,该指挥部最伟大、最始终如一的成就是,无论在何种条件和情况下,始终出色地完成长期保护胡志明主席遗体的任务。
6次移动胡伯伯的遗体
1969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逝世。秉承全党、全军、全民的愿望,1969年11月29日,越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决议:“要尽最大努力做好长期保存胡主席遗体和修建胡主席陵墓的工作。”
从1969年到1991年,特别是1969年至1975年的六年间,胡伯伯遗体的安葬工作在越南前所未有的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当时的气候条件恶劣,热带气候炎热潮湿,国家经济状况不佳,加之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因此,安葬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大。
胡志明主席的遗体曾六次迁移,并于1975年胡志明陵落成后被移至此处保存。
![]() |
曹廷剑少将(中) |
第一次迁移是在1969年12月23日午夜,胡伯伯的遗体从75A号墓地移至K84号墓地(现为K9号墓地)。1970年,一个由苏联顶尖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来到这里对胡伯伯的遗体进行检查和评估。
1970年11月,美军战机突然袭击山西市,胡伯伯的遗体被从K84转移回河内的75A营。
1971年秋,北方连降暴雨,河水上涨,首都河内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1971年8月19日,运送胡伯伯遗体的车队冒着雨水和洪水,历时6个多小时,抵达K84地区。
1972年4月30日,美帝国主义升级对朝鲜的进攻。K84虽然遥远,却位于美国空军的飞行路线上。胡伯伯的遗体被秘密地从K84转移到新的地点H21。1973年1月底,《巴黎和平协定》签署,胡伯伯的遗体被移回K84。
1973年9月2日,胡伯伯陵墓动工修建,历时两年竣工。1975年7月18日,一支车队将胡伯伯的遗体从K84运至巴亭广场。官兵们六次往返,圆满完成了胡伯伯遗体的维护任务。
研究保护胡伯伯遗体的药物
胡伯伯遗体药物的配制过程,苏联专家严格保密,尤其是溶液,我们不得接触。基姆少将说:“你们完成后,清洗工作就交给越南了。我们把棉签上剩下的溶液用来做研究。”
1992年苏联移交后,越南公开将这些溶液拿去研究,以便在没有供应的情况下可以自己生产。
谈判过程是逐步进行的,从说服移交解决方案,到继续谈判让苏联同意将其混入越南。
基姆少将也分享道:“一开始你们要求混合后必须带回俄罗斯检查是否符合标准。直到2004年你们才同意在越南进行混合。这时,越南才正式接受了混合溶液保存遗体的技术。”
基姆少将表示,遗体保存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只有前苏联和俄罗斯掌握的新兴技术。目前,只有越南运用这项技术保存了胡志明主席的遗体,朝鲜也曾运用这项技术保存了金日成主席及其子金正日主席的遗体。
![]() |
胡志明陵墓。照片:VGP |
迄今为止,已成功制备15种直接用于保存胡志明主席遗体的特殊溶液。
在此基础上,2018年,该单位继续配合建设技术设施,成功生产胡伯伯专用服装,并移交给国防工业总局管理和运营,为胡伯伯遗体的保存工作提供服务。
高廷剑少将表示,目前,胡志明陵保护指挥部每天只能在上午3-4个小时、每周5天、每年2-3个月为瞻仰胡伯伯的人们提供服务,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绝对安全,维护胡伯伯遗体的庄严性,避免环境和天气的负面影响……
瞻仰胡伯伯的人数逐年增加,逐年攀升,有时一天就超过3.2万人。胡伯伯陵及巴亭历史文化遗址管理委员会正在不断创新,完善各项工作,以更好地服务全国人民以及前来瞻仰胡伯伯的国际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