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熙将军与“借敌名”的故事
(Baonghean.vn) - 阮熙(1396-1465)出生于义安省陈福县上夏公社,现为义安省义禄县庆合公社。他出生于河静省宜春县Cuong Gian村(父亲是阮海,母亲是武氏幸)。
9岁时成为孤儿,阮熙他跟随兄长,在清郡山区富商黎匡(黎利之父)家当仆人。他聪慧过人,身手敏捷,才华横溢,胸怀大志。因此,黎利非常敬重他,并指派阮熙照料一百多只猎犬。
黎贵惇所著《大越通书》记载:“国王命令阮熙养了一群一百多条猎犬。他早晚给猎犬分食,用铃铛作为信号。猎犬们听从他的指挥和训练,进退自如。”
![]() |
庆合公社 (Nghi Loc) 寺庙内的太师 Cuong Quoc Cong Nguyen Xi 的雕像。照片:刀团 |
在战争的旅途中蓝山起义阮熙的狗成了一支特殊的军队。因为它们经过精心训练,并通过音乐指令控制,从进食、睡觉到攻击,都听从命令。
起义军被围困,粮食耗尽时,军犬便出外狩猎,捕捉鸟类作为食物。战斗时,阮熙统领军犬冲锋陷阵,令敌军惊慌失措,魂飞魄散。明朝将领马祺每次听说阮熙将军的犬军,都心惊胆寒。
1426年末至1427年期间,蓝山义军总司令部在整个战线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攻城、毁堡、歼敌,导致许多武器无法及时生产,无法供给和补充主力部队,尤其是数以万计的铜包箭。
于是,阮熙将军想出了一个“借敌名”的妙计。他给狗脖子上套上马具,狗奔跑时会发出类似骑兵的声音。夜里,他率军包围明朝敌营,然后击鼓欢呼,驱使狗在敌营周围奔跑。
明军闻马蹄鼓声,士兵们惊慌失措,大声呐喊,以为遇袭。然而,夜色深重,他们不知敌军实力如何,不敢贸然进攻。只好在营内摆放弓弩,雨点般地射出箭矢。如此反复,直至天明,起义军已收集到数万支箭矢。
蓝山起义军和民众都对阮熙赞叹不已,认为他借敌之名之计,不亚于三国时期孔明在赤壁之战中借草人向曹操军“借箭”之计。
在长达十年的艰苦抗战中,阮熙与他的军犬参加了许多重大战役,如围攻东关城、攻占昌江城、以及丁梅年(1427年)歼灭并俘虏增援支棱的近十万明军的战役……
![]() |
为了纪念阮熙的贡献,阮廷家族和人民于1467年修建了一座寺庙来纪念他。图片来源:Thanh Cuong |
抗战成功,黎利即位(黎太祖),册封阮熙为后黎朝开国功臣玄厚,为“隆和上祥君”,赐国姓(王姓)。
1433年,黎太祖(黎利)临终前,留下遗言,嘱咐阮熙辅佐11岁的太子黎元龙继位(黎太宗)。黎太宗作为摄政王陪伴在阮熙身边的八年间,圆满履行遗愿,保家卫国,安邦平和,历经太平、大保两朝。
1442年,黎太宗突然驾崩。皇后与朝廷大臣推举太保阮熙(三侍卫第三位)辅佐年仅一岁的黎邦错继承皇位(黎仁宗)。
1460年6月,阮熙率领一批高官发动反政变,推翻了黎义丹,挽救了陷入混乱和不公的黎朝。他拥立黎嗣清王子(黎太宗的第四王子)登基,尊号黎圣宗。从此,越南封建王朝历史上一个繁荣发展的王朝正式拉开帷幕……
太师蒋国公阮熙是四位国王手下的官员,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如太保、太平庄权国仲苏(宰相)、纳内友祥国(第一宰相)、泰黄(国号归权公)。
公元 1465 年,他生病和死亡享年69岁去世,朝廷追封他为国公阮熙太傅,为最高、最高、最尊贵的福神。
![]() |
阮熙庙是一座独特的建筑艺术杰作。图片:Thanh Cuong |
太傅阮熙是两度开国的君臣,文武双全,为国为民。
为缅怀和感谢国公阮熙太傅的功德,阮熙太傅的家人和人民于1467年在其家乡宜禄县宜合乡(今庆合)修建了一座以其名字命名的寺庙。具有较高建筑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于199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2020年12月31日,阮熙国师功德祠被国家列为国家特别古迹。每年农历1月29日、30日和2月1日,当地民众都会踊跃参加庙会。
黎青宗国王评价太师阮国公时曾写道:“……气度威严,品格刚强。辅佐高皇(黎利王)开国百战,辅佐天考(黎太宗、黎仁宗)保家卫国,一心赈济百姓;外尽武将,内尽文将,忠义无双,子孙后代……群臣无不仰慕其风采,四海皆仰慕其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