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农民泰巴康
(Baonghean) - 在琼闾县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中,我们不能不提到山海乡第 8 村的 Thai Ba Khang 先生,他是一位优秀的农民,他开创了商业化蛤蜊养殖和蛤蜊苗生产的典范,每年为他的家人带来数十亿越南盾的收入。
出生并成长于一个有着传统渔业传统的家庭,在海上从事着近二十年的传统捕鱼职业,随波逐流,但家庭生活依然艰苦卓绝,饥饿和贫困包围着他,他无路可走。他时刻都在担忧,思考着如何才能摆脱贫困。
![]() |
Thai Ba Khang 先生检查蛤种子。 |
秉承胡伯伯“世上无难事,只怕不坚持……”的教诲,他结合地方实际,大胆借贷,转行开办了渔具及船舶燃料供应厂。随着海产品开发事业的发展,家族生意越来越红火,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
2003年,在朋友“点拨”下,他了解到了养殖蛤蜊的诀窍;同时,通过了解蛤蜊养殖模式,他发现当地具备发展商业化养殖蛤蜊的潜力和优势,便向山海乡人民委员会申请承包沿海10公顷荒地,进行蛤蜊养殖试点。他利用自己做渔网生意积累的资金,从银行贷款2亿多越南盾,雇人打桩、铺网、堵沙袋,并在槟椥市购买了12吨蛤苗进行养殖。
第一批蛤蜊没有按照工艺流程保存,八成以上死于“保温”。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第一批蛤蜊上,结果蛤蜊死了,家里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康先生吐露心声:“当时我特别失望,也很迷茫。但想到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倒下,‘坐在老虎背上,我得跑’。想着想着,我和妻子商量,把地和房子卖了,弄到钱收拾行李,去槟椥、清化、南定等北部省份学习经验,再买一批新的蛤蜊来养。”
吸取了之前蛤蜊死亡的经验,这次他聘请了一位专家帮忙把蛤蜊苗带回来。由于蛤蜊苗被放置在能够保证规定温度的设备中,存活率高达90%以上,而且从槟椥进口的蛤蜊苗在山海海岸生长良好。第一次收获就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超过10亿越南盾的利润。
鉴于目前取得的成果,康先生家族有信心继续投资,将山海乡和琼寿乡冲积平原的养殖面积扩大到30公顷,用于商业蛤蜊的养殖。得益于精心照料和严格的技术程序,蛤蜊养殖场发展稳定,平均单产达到每公顷30吨,商业蛤蜊的价格也相对稳定,有时甚至高达每公斤2.4万越南盾。在养殖过程中,康先生发现蛤蜊苗对整个养殖过程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需要从槟椥省购买苗种,运输困难,成活率也有限,因此他萌生了研究和学习如何在当地生产蛤蜊苗的想法。
因此,2012年底,他与水产养殖专家合作,利用从台湾引进的技术,成功培育出蛤蜊养殖品种,总投资超过70亿越南盾。在山海县琼寿乡1公顷的滩涂上,试验了蛤蜊养殖。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效果显著,蛤蜊生长发育良好,不仅满足了自家的需求,还供应了整个中北部地区。泰巴康先生分享道:“目前,蛤蜊养殖设施正在稳步发展。除了槟椥省养殖的蛤蜊外,我还在收集和养殖义安省的本地蛤蜊。因为这种蛤蜊品种体型强壮、品质优良,并且能够适应当地海洋环境。”
到目前为止,康先生家的商业性蛤蜊养殖面积约为30公顷,其中1公顷用于蛤蜊养殖。每年,蛤蜊养殖的总收入约为50亿越南盾,扣除人工、机械设备、滩涂租赁税等成本后,家里仍有约15至20亿越南盾的利润。仅在2013年,蛤蜊的总收入就超过120亿越南盾,蛤蜊不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海外,主要市场是欧洲国家和中国。康先生家的蛤蜊养殖模式为25至30名工人创造了固定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工资为500至600万越南盾;此外,在主要养殖季节,他们还会雇佣80至100名工人。
![]() |
琼吕县领导参观了泰巴康先生的蛤蜊养殖模型。 |
他不仅注重发展家庭经济,还积极支持人道主义慈善活动,如为穷人、橙剂受害者、困难家庭等举办的慈善活动,每年捐款总额达数千万越南盾,重要的是,他非常愿意与其他家庭分享经济发展经验,特别是蛤蜊养殖经验,以迅速扩大养殖面积,在该地区打造大型养殖区,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得益于他的贡献和经验分享,以及琼琉沿海地区人民的积极性,商业化蛤蜊养殖模式已在山海、琼寿、琼顺、琼龙、安化等乡广泛推广。蛤蜊养殖活动已扩展到144户农户,总养殖面积达140公顷,年创收数千亿越南盾,并为300名正式工人创造就业机会。
凭借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他多次受到省、县领导的亲切接见、表彰和奖励。“亿万富翁”农民泰巴康是受到省委常委会表彰和奖励的个人代表,代表胡伯伯家乡农民出席落实中央03-CT/TW号指示5周年表彰仪式。
文章和照片:
越兴-安哈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