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团技术在罗非鱼集约化养殖中的应用
生物絮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南美白对虾的集约化养殖模式。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罗非鱼的商业化养殖,单产可达每公顷每茬26吨。
原则
生物絮团系统允许有机废物和微生物群落在池塘中存活。通过水的混合和曝气过程来维持絮凝体颗粒的存在,从而确保水质。管理生物絮团养殖系统并非易事,需要相对复杂的技术才能确保系统良好运行并实现高产量。
生物絮团系统可以在极低的水交换率(约0.5-1%/天)下运行。较低的水交换率有利于生物絮团更好地生长和活动,从而增强对有机废物和营养物质的处理。在生物絮团系统中,为了维持池塘水质而进行的换水被最小化,而由于异养微生物的作用,废物处理在系统内部进行。
益处
生物絮团在处理有机废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罗非鱼池塘的良好营养来源。在集约化罗非鱼养殖中使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提高饲料效率,并有助于减少池塘的环境污染。此外,它还能提高生物安全性,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控制,并减少天气波动的影响。
育种过程
养殖罗非鱼选用Novit 4品系单性雄性罗非鱼,规格7-10克/尾,饲养密度5尾/平方米。投喂2次/天,投喂量可满足90%的需求。每周禁食1天,以刺激罗非鱼利用池塘中的生物絮团。
第一个月需要补充的生物絮凝物数量为3-5 ppm/天。从第二个月开始,当系统中有足够的生物絮凝物时,我们只需添加含有芽孢杆菌属微生物成分的生物制剂,即可维持池塘中稳定的生物絮凝物数量。每周添加一次含碳量为37.5%的糖蜜,以提供额外的碳源。
在养殖过程中,昼夜运行底部曝气系统并结合水扇,使池塘水从底层到表层均匀混合,并在池塘中形成水流。在最初的两个月内,仅在添加糖蜜和生物絮凝饵料时运行水扇。之后持续使用底部曝气和水扇,直至收获,以保持水中氧气充足,并确保生物絮凝悬浮在水中。
收成
在海阳省5公顷规模养殖模式下,经过6个月的养殖,鱼的平均重量达到624.2克/尾,产量达到26吨/公顷/6个月养殖季节;鱼达到平均规格500克/尾的时间比传统集约化养殖提前18天。
从经济效益来看,使用生物絮团进行集约化商业化罗非鱼养殖,每公顷总投资约为5.42亿越南盾;总收入为6.89亿越南盾;净利润为1.47亿越南盾;6个月养殖周期的资本利润率为27.1%。不过,研究与试验应用小组表示,该模式适合那些有能力投资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养殖设施。
据Thuysanvietnam.com.vn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