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

DNUM_CHZAIZCABD 15:34

(Baonghean) - 在水稻生产中,使用化学品保护作物、提高产量起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目前的情况,田间化学品使用过量,导致生态失衡,使水稻生产不可持续。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滥用的危害,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研究并应用了多种措施,例如病虫害综合治理、生物防治等,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将生物技术应用于水稻生产是建设可持续农业的正确且必要的方向。



目前,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水稻产量较以往大幅提高。然而,伴随这一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该地区水稻生产的许多弊端,其中最主要的是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的滥用破坏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导致土地日益贫瘠,水源受到污染。作物的抗病性也显著下降。

此外,水稻生产中化学药剂的过量使用,不仅降低了水稻的安全性,而且破坏了田间的生物平衡,导致水稻种植越来越依赖化肥,造成环境污染,增加投资成本。
为了克服这种情况,专家们研究并应用了许多生物技术进步到生产中。

其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水稻新品种杂交研究。由于细胞培养技术、诱变技术、现代杂交方法等生物技术成果的应用,缩短了选育时间,选育出了许多产量高、品质优良、抗恶劣天气和病虫害的水稻品种。

此外,生物技术在病虫害诊断和防治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得益于现代技术,水稻病毒病害已能被快速识别。科学家们利用生物技术,研发并生产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病虫害防治产品,例如生产奥美沙绿菌来防治害虫,使用刺激剂防治稻瘟病,使用拮抗真菌防治稻瘟病,以及生产三菌属真菌菌株来分解秸秆……

其中最突出的是利用绿菌来控制稻田中的褐飞虱和许多其他害虫。绿菌是一种寄生性天然产物,可以杀死害虫,尤其能够限制作物后期褐飞虱的爆发密度。由于绿菌不会杀死天敌,同时,受感染的稻飞虱产生的真菌孢子可以传播给下一代稻飞虱。因此,它们不具备引起种群爆发的条件。这是化学农药无法具备的优势。

湄公河三角洲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研究了绿菇的培育工艺,并将其推广给农民使用。这项科技成果已取得实际成果,被认为是一项有效措施,能够帮助农民有效控制稻米上的褐飞虱、卷叶螟等害虫,尤其是在稻米成熟期。

除了种子工作和生物农药生产解决方案外,近年来,九龙江三角洲地区还朝着全面集约化方向实施了许多水稻种植工艺,如IPM计划、三减三增、一减五、同期种植以避免稻飞虱、生态技术等。以生物防治措施为重点,仅在绝对必要时使用化学药物作为辅助。

总体而言,“三减三增一必五减”方案已被农业部门视为一项科技进步,并得到职能部门和科学家的广泛推荐,旨在帮助农民最大限度地减少田间病虫害发生的因素。其中,主要要求是使用优质认证种子;适度密度播种——拉行或稀播。此外,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减少氮肥用量、减少农药用量、减少田间灌溉用水量……通过这些措施,农民可以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家庭收入。

特别是近年来,科学家们还推出了一项利用生态技术生产水稻的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创造并维持稻田作物和有益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一个高度平衡的稻田生态系统。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褐飞虱以及黄矮病和矮化卷叶病爆发的风险将大大降低。同时,它还能帮助有效控制稻株上许多其他有害昆虫。

在实施方面,该项目基本沿用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例如播种避虱、按照“一绝五减”的流程种植水稻……但其创新之处在于,在播种前在田埂上种植花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留住并吸引天敌到稻田。通过试验田的实际记录,结果表明,天敌数量有所增加,害虫几乎消失,褐飞虱、黄矮病和卷叶矮化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这项在田埂上种植花卉以吸引天敌的生态技术项目已在湄公河三角洲各省广泛推广。

生物防治中的关键问题依然是发挥天敌在田间的作用。在永廉县孝仁乡,农业部门与地方政府协调,按照生态技术方案实施水稻生产,并在田间使用绿菇。在“一减五减”耕作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种植花卉吸引天敌,从一开始就培育了健康的稻田。水稻种植20天后,密度较低的稻田开始出现一些害虫,农民便会喷洒绿菇进行防治。从田边种植花卉的天然天敌到绿菇人工天敌,这些措施对控制害虫,尤其是褐飞虱和卷叶螟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在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这里的农民无需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害虫。

从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水稻生产中产生的实际效果来看,可以肯定,如果我们要建设和发展可持续农业,这是一个正确且必要的方向。

现在剩下的问题是如何让农民便捷地获取这些技术措施,并在生产中高效推广应用。从长远来看,国家也需要对生物技术发展有相应的投入政策,让越来越多的成果能够在水稻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需要专家和主管部门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农民的热情支持。


据 bannhanong - LY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生物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