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救治中的有效应用
(Baonghean.vn)——婴儿出生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的迹象,随后被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10天后,婴儿的健康状况稳定并出院。
近日,荣市国际医院为一名孕39周零1天、体重3.1公斤的孕妇实施了择期剖宫产手术。手术30分钟后,胎儿开始出现以下症状:皮肤苍白,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90%,呼吸急促(每分钟70-80次),呻吟,胸部凹陷,鼻孔张大。立即为胎儿插管吸氧,并在床边进行胸部X光检查,并进行其他必要检查。
影像学诊断结果:肺光彩低下,双肺尖、肺底弥漫性间质影,小叶间裂增粗,血气检查示呼吸性酸中毒。结合临床体征,新生儿儿科医生诊断:新生儿呼吸衰竭,监测肺泡液体吸收缓慢/新生儿感染。
![]() |
医生为婴儿开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 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图片:Kim Chung |
经过60分钟的氧疗后,婴儿仍在挣扎呻吟,医生建议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之后,婴儿立即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嘴唇皮肤变得更红润,SpO2 >92%,呼吸更轻松,呻吟也减少了。
在营养和药物方面,通过胃管给婴儿喂奶,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并调整伴随疾病。
![]() |
经过4天的NCPAP治疗,患者肺部状况好转,呼吸规律,无费力,随后改用鼻导管吸氧治疗,随后完全撤机。经过10天的强化治疗,孩子病情稳定,顺利出院。
![]() |
经过医生10天的精心治疗,一家人喜迎健康宝宝的到来。照片:Kim Chung |
直接负责该患者的荣市国际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阮氏玉琼表示:“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综合征,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要及时的急救和正确的治疗。肺内和肺外的多种原因都会导致呼吸衰竭。剖宫产、无分娩征兆、早产以及母亲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婴儿,肺泡液体吸收缓慢的情况很常见。其原因是肺泡中仍有液体,阻碍了通气和气体交换。
当患儿出现呼吸衰竭征象时,给予鼻导管吸氧,监测SpO2,呼吸衰竭无改善,转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增加肺扩张,支持肺泡液体吸收,增强气体交换。在NCPAP呼吸时,给予胃管喂养,降低腹内压,维持必要液体量,并治疗合并症。
鉴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害性,孕妇在孕期需要得到良好的监测和管理,特别是对于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孕妇:
早产:有患透明膜病、呼吸暂停、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
产后:胎粪吸入、窒息。
剖宫产:肺泡液吸收缓慢。
母亲羊水过早破水、产前或产时发烧、羊水不洁或有异味、妇科感染:肺炎、新生儿感染。
糖尿病母亲:影响表面活性剂合成(固有海明),新生儿低血糖。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 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常用于氧疗无效的呼吸衰竭儿童。NCPAP 通过在整个呼吸周期中维持持续正压,有助于提高顺应性,增加肺容量;扩张小支气管,帮助儿童更容易排出粘液;防止肺塌陷,减轻肺水肿,并减少流向心脏的静脉血流量。
在荣市国际医院通过按照产儿联合模式的衔接,成功应用NCPAP呼吸技术,有效无创救治了多例新生儿,降低了插管率和死亡率,确保了新生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