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茄子和蜂蜜
(Baonghean)——在艰苦的岁月里,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会在院子角落里摆放两坛茄子和腌芥菜。农村人家虽然缺钱,但茄子坛子从不缺。我不知道这道常见的菜肴是哪位“祖先”发明的,但这肯定源于当时人们用盐腌制食物的经验。
![]() |
插图:互联网 |
十二月,芋头月,也是腌菜坛子空到谷底,茄子坛子只剩三分之一的时候。青黄不接的时节,寒冷和饥饿穿透薄薄的被窝,让人辗转反侧,辗转反侧。那时,我只想吃着奶奶做的炒茄子,饱饱地吃上一顿。不知道奶奶做的炒茄子为什么这么好吃。
大约在三四月份,和卡河沿岸小村子里的许多家庭一样,我的祖母开始采摘茄子,准备腌制。我祖父母家有一个大约两亩地的菜园,是开垦出来种植蔬菜的。菜园位于村民们称之为“Ve hoang”的土地上。菜园周围环绕着茂密的竹林。到了季节,我的祖母和姑姑经常在那块地上种植茄子和椰子茄子。茄子是纯白色的,而椰子茄子则像饭碗一样大,有着嫩竹叶的绿色。
平时,每到收获的季节,茄子就只有奶奶一个人摘,因为她说,别人干的活儿更重,茄子园子就她一个人“管”。即便如此,茄子也有几百斤,这可不是小数目。不过,奶奶说,茄子不像玉米、水稻那样一次就收齐,每天熟一点,隔几天摘一次。茄子多得奶奶甚至还拿去菜市场卖。然后,叔叔阿姨们就都来“要”她摘的茄子,带回家吃,腌制。
![]() |
炒腌茄子。图片来源:互联网 |
四月左右,太阳开始变热,也是奶奶从菜园里摘茄子,把它们拿到树荫下晒干的季节。在这之前,奶奶会小心翼翼地把茄子的茎剥掉。有时,我和兄弟姐妹也会跟着她,故意把剥去绿色外皮的茄子茎留下来。奶奶通常会把茄子晒干两三天。如果太阳太热,她会把茄子放在大托盘上,直接放在门廊上晒干。奶奶说,把茄子晒干可以让它们腌制的时间更长,吃起来也更脆。
腌茄子这天,奶奶一定会叫上邻居德克帮忙,把事先洗净晾干的大坛子搬到院子角落。高良姜、大蒜、玉米糠等等,奶奶早就准备好了。一层盐,一层茄子,一整筐白盐被奶奶装进了坛子里。虽然还没吃,但她知道这茄子咸得要命。把所有材料都按照奶奶的“意图”整齐地装进坛子后,奶奶用竹编的格子盖在上面,格子上再放一块很大的鹅卵石,压得紧紧的。最后,用木板做成的圆形盖子盖在坛子上。晴天的时候还好,要是下雨,奶奶就用塑料布把茄子坛子盖上。
奶奶的茄子坛子大概一周就能拿出来吃。接下来的几天几个月里,只要有新摘的茄子,坛子里的腌茄子就会不断补充。腌茄子几乎是村民们一年四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冬季,也就是作物歉收的日子里,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时,茄子因为吸盐而变得苍白。为了增加菜肴的风味,奶奶偶尔会做一道咸炒茄子。她会把茄子一丝不苟地切成两半,然后洗净。把腌好的茄子块和紫蒜一起下锅翻炒,香味飘出后,就可以放入腌茄子了。奶奶的炒茄子除了用少许味精、一勺糖调味外,还会放辣椒粉、花椒,最重要的是,柠檬叶片从不缺。天哪,天气这么冷,坐在厨房里,炉火摇曳,吃一碗热腾腾的米饭,配上咸炒茄子,简直就是在享受美食。极其简单的一道菜,却如此美味可口。
生活真是奇妙。衣食无忧的时候,人们常常会怀念过去,怀念过去的感觉。我也是。每年十二月,我都会想起奶奶那罐老茄子。光是想想,那咸咸的味道就萦绕在我的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