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思想在少数民族和山区新闻宣传工作中的运用

June 21, 2016 06:50

胡志明主席一生注重新闻媒体的形式和内容,特别是少数民族、山区、边疆地区的新闻媒体,要符合当地人民的认识水平、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


胡志明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山区和特殊困难地区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

1941年秘密回国领导革命运动后(北坡-高平),阮爱国同志立即开展的任务之一就是创办《越南日报》(1941年),1942年创办《九国报》。最初,报刊读者对象是抗战区同胞,其中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后来扩大到自由区和敌占区人民。其目的是宣传革命路线,动员同胞破除迷信,发展经济,自力更生,逐步摆脱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束缚和压迫,同时开展军事和反敌宣传工作。由于最初和后来的主要读者对象都是少数民族,胡伯伯非常重视简练、实用、通俗易懂、易于记忆的文风,力求符合人民的观念、风俗和习惯。回顾这一时期,胡伯伯说道:“当地人民热爱读报,因为报纸上的内容对他们来说都意义非凡。人民自发组织读报小组,秘密向报社报道新闻。人民还想方设法宣传,让士兵们读报,做好军事工作。”[1]

Sinh thời Bác Hồ luôn quan tâm đến đồng bào dân tộc thiểu số miền núi. Ảnh Tư liệu
胡伯伯生前一直关心山区少数民族。图片:档案

“当地人民爱读报纸,因为报纸上写的每件事对他们来说都有意义”,是因为胡伯伯始终注重写作,使其符合读者——各民族人民的口味。为此,胡伯伯1953年8月17日在中央整风学习班上讲课时,教导写作:“我们为谁写作?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必须问:我们为谁写作?——为大多数写作:工人、农民、士兵。写作为了什么?——为了教育、解释、鼓动、批评。为了服务群众。那么,我们应该写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立场:我们、朋友、敌人,这样我们才能写得正确。”[2]

胡伯伯做过报贩、发报员、编辑、无产阶级记者,在新闻工作中有着丰富的经验。但胡伯伯为人诚实、朴实、谦逊,在谈及自己的新闻工作经历时,只用几句非常完整、意味深长的话语就概括出来:“要想进步,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努力学习和实践。我的经验是:每次写文章,我都会问自己:我为谁写?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得让老百姓容易看懂、简洁易读?写完后,我会请同事们帮我审阅修改。不要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的文章已经‘完美’了。自以为是就是骄傲自大,而骄傲自大是阻碍我们进步的凶猛敌人。”[3]

至于少数民族和山区的报纸,胡伯伯称之为“大字报”,意思是字体要大,图片要大、美观、清晰,内容要简洁、易懂、易记,以便人们容易吸收和接受。早期,人民的文盲率仍然很高,“大字报”主要刊登具体人物和事件的图片和插图,供人们观看、互相讲述、互相传阅,从而将典型事例发展成革命运动。胡伯伯强调:“我国山区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党中央、政府,直接是各级党委、地方党委和你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此,我们必须做好宣传教育,讲实话、讲清楚,让人民听得懂、听得懂、做得好。”[4]

将胡志明思想运用到民族山区新闻宣传系统实践中

多年来,在学习贯彻胡志明思想的基础上,我党和国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关于少数民族和山区新闻、信息、宣传、通讯工作的观点、政策、路线和国家政策、法律体系。1992年3月31日,中央书记处第08-CT/TW号指示《关于加强领导和管理,提高新闻出版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首次提到了巩固和加强山区书报工作的问题。三年后,中央政治局1995年2月18日第09-NQ/TW号决议《关于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若干重大方向》强调:“提高新闻出版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其中当然也包括少数民族和山区新闻工作。随后,1997年10月17日,中央政治局颁发了第22-CT/TW号指示《关于继续创新和加强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其中强调:“改组报刊发行体系,确保图书报纸能够到达读者和观众手中,特别是在边远地区、边境地区和海岛”。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胡志明思想、党的新闻观点和路线方针,17年来,政府已批准民族委员会实施为少数民族、山区和特困地区提供一定数量报刊出版物的特别政策。根据民族委员会《2012-2015年为少数民族、山区和特困地区提供一定数量报刊出版物的政策》执行情况总结报告,自1999年7月至今,少数民族和山区报刊出版物政策已分三个阶段实施。从最初试点仅有5家报刊,到2015年,参与实施该政策的报刊数量已达24家。

在实施过程中,报刊吸收并创新了许多方法,将胡志明思想关于新闻工作的方法具体化,适合山区和特别艰苦地区少数民族的具体对象。在内容方面,报刊致力于向少数民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培养他们的思想、知识、道德和民族文化,鼓励和引导同胞欣赏、保存和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特色,如语言、文字、服饰、传统节日、历史文化遗迹、名胜古迹、建筑、生产工具、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引导、鼓励和动员同胞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生活和工作,激发决心,推动各民族自觉起来,摆脱贫困,凝聚社会共识,胜利实现“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目标。

此外,报刊杂志还驳斥了敌对势力歪曲党的领导的宣传,向人民分析和阐述了党和国家对支持全面投资发展社会经济、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和社会保障的关切。在西北、西原和西南三个地区,报刊杂志大力宣传发展社会经济、消除饥饿、减少贫困、维护民族文化特色等内容;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对敌对势力阴谋的认识和警惕;建设三个地区具有足够的“免疫力”和高度的“自律性”,抵御一切歪曲事实、煽动分裂和民族分裂的阴谋诡计……

报刊的编辑和编写力求简洁、易读、易懂、易记、易懂,适合各少数民族和各民族地区的知识水平、文化认同和风俗习惯;图片和照片主题鲜明,版式紧凑,图像清晰,说明文字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元素。在形式上,呈现方式引人入胜;字体大,照片精美清晰,版式、彩页数量和纸张类型均符合规定。报刊提供的信息丰富多样、可靠,并在出版前经过仔细核实,既可供长期保存,用于研究、参考和利用,也有助于提高全民阅读水平。

2012年至2015年期间,落实向少数民族地区、山区特别是困难地区提供部分报刊的政策,已向人民发放数千万份报刊。每一份报纸都是人民真正的精神食粮,提供有用、正确的信息,树立对党和国家领导的信任,提高革命警惕性,教育人民不听信坏人的教唆,不制造政治安全和社会治安的不稳定。总体而言,报纸印刷成本低廉,但效果显著。

回顾近年来山区少数民族新闻宣传工作,按照胡志明主席的观点和思想,我们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然而,近期有舆论认为,一些地方为山区少数民族免费提供报纸的计划仍流于形式,尚未发挥其有效性。对此,政府近期已指示民族委员会和信息传媒部对未发挥其有效性的报纸进行审查和精简;在减少报纸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表达形式,使其符合少数民族的认知水平、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劳动生产等。在此基础上,近日,2016年4月19日,副总理武德儋代表政府总理签署了第633/QD-TTg号决定《关于向少数民族、山区和特别困难地区发放一定数量报刊出版物的决定》,取代政府总理2011年12月28日第2472/QD-TTg号决定和2013年10月30日第1977/QD-TTg号决定。

这项工作再次具体体现了胡志明主席的思想和党和国家关于改善少数民族和山区、边疆和特别艰苦地区人民文化生活的观点,正如胡志明主席所教导的:“我国山区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党中央、政府、各级党委、地方党委、各级政府要尽一切努力改善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

据越南共产党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胡志明思想在少数民族和山区新闻宣传工作中的运用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