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金
(Baonghean)——几天前,媒体报道了北疆一位“赤脚”工程师发明的医疗固体废物焚烧炉,其效率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机器,令所有人为之折服。
一家著名的德国机械制造公司提出以30万欧元(相当于100亿越南盾)的价格收购这项发明的版权,但对方只同意合作生产,拒绝出售。这种情况如今并不罕见。近年来,媒体和舆论偶尔会报道一些我们人民意想不到的发明创造。最近,太平省的一位商人建造并成功测试了一艘名为“长沙1号”的微型潜艇。他自豪地在船体上写下了“越南太平制造”的字样。
此前,嘉林(河内)的一位摩托车修理工耗费巨资和精力,造了一架直升机。虽然尚未成功,但当直升机离地约半米时,它已初露锋芒。如果继续下去,一定会有成果。在此之前,南方也曾有一位“海路人”制造过直升机,但失败了。这些都是著名的故事,但也有很多对生活有益的小发明,例如:收割机、吸泥机、洋葱切片机、橡胶叶收集器、玉米脱粒机……令人感到奇怪和担忧的是,这些发明和创新的拥有者仅仅是农民、机械师、商人……而没有一位拥有各种学位、领取国家工资并在中心工作的科学家或研究人员。这个科学中心,那个研究所,设施齐全实验室、实验设备以及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其成本从几十亿到几百亿甚至几千亿越南盾不等。要知道,我国目前拥有大量的博士。根据教育培训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越南共有约2.43万名博士,其中633名博士在学院担任讲师,8519名博士在大学担任讲师。然而……
那么原因何在?过去乃至现在,人们常常把原因归咎于国家科研经费不足,导致无法生产大规模产品。但如果没有大规模产品,就必须有服务生活的中小型产品。另一方面,我们几乎所有的机器,从简单到复杂,都得进口。而制造医疗垃圾焚烧炉的工人,没有资金,却能生产出比大国更先进的产品。前面提到的农民、摩托车修理工、商人,都是自掏腰包研发创造,并且都拥有可以终身使用的产品。
他们没有国家科研经费,也没有工资,因此不必为生计操心,只需像领工资的研究人员一样,专注于研究、创造和发明。他们“亲自动手,用嘴嚼,用手扶着,但仍然比那些从头到尾靠国家资助学习和研究的医生强得多”。显然,这位斥资建造潜艇的商人是出于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他的想法是: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无论是制造垃圾焚烧炉的人,还是制造上述农业机械的农民,都受制于生活。他们渴望拥有一台机器来维持生计,以便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劳动效率,获得更高的收入。由此可以推断,发明创造必须有强大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只有源于激情,或者说源于谋生的渴望。或许我们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就缺乏这两样东西,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什么有意义的成果。有人也提出了一个颇为尖锐的问题:或许我们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医生也拥有激情和动力,并非仅仅源于谋生,而是源于对名誉的追求。然而,“无力感”源于能力的有限。
实际的知识和能力与学位不同。这种能力并非毫无根据。正因如此,才会有农业医生在田间测试时,无法区分水蕨和水稻;才会有经济医生与外国合作伙伴签订合同,却被欺骗,进口旧机器、过时技术,最终蒙受损失。缺乏热情、缺乏动力和缺乏能力,会导致缺乏自尊。挂着这样或那样的房子的名头,但最终只是一座空荡荡的房子……没有一个花园。它没有生产出任何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东西。当然,我们的“房子”并非都是这样。
我还记得,2011年8月13日,阮富仲总书记在会见越南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会关于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时期知识分子队伍建设的工作会议上评价道:“知识分子队伍是国家的‘纯金’。”纯金固然珍贵,但只有当它能够充分发挥其珍贵的价值,成为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创造粮食、衣服、米和钱,帮助人民致富、国家强盛时,它才有作用。而静静地躺在箱子里的纯金,就只是普通的金属而已。
所以,纯金不应该永远留在箱子里!
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