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胡志明遗嘱中的“级别”一词

May 10, 2015 11:03

(Baonghean)——从1965年初,到1966年、1967年,尤其是1968年,直至1969年5月10日,胡志明起草、重读和修改《绝对机密》(遗嘱)时,我们仔细研究了他的笔迹,发现他的用词和语句极其精妙、严谨,而且非常深刻。许多有意义的细节和值得探讨的维度都由此显现。文章中,我们只讨论了胡志明在自称“今年我79岁,已经是一个罕见的人”(遗嘱,日期1969年5月10日)时提到的“阶级”一词。

在1965年初打印的“在我七十五岁生日之际”的遗嘱中,即1965年5月15日修订的遗嘱中,他用“阶级”一词来谈论自己:“……今年我七十五岁了。我的精神依然清醒,我的身体依然健康。然而,我也是‘稀有’的一类人。”1966年、1967年,甚至1968年的重读版本都有许多修改和补充,但在引言中,胡志明仍然保留了“阶级”一词:“今年我刚好七十八岁,属于‘中年’一类人。我的精神依然很清醒,尽管我的健康状况比几年前有所下降。”

Bút tích của Chủ tịch Hồ Chí Minh
胡志明主席的手写遗嘱。

直到1969年5月10日。当天,“胡志明主席召开第十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休息时,他请求提前离席。9时30分至10时30分,胡志明主席修改遗嘱。他将遗嘱的开篇全部写在1969年5月3日出版的越南通讯社《特别参考消息》背面”(据越共电子报2009年6月16日报道)。他把“class”(阶级)改写为“rank”(级别)(注:“class”由三个字母组成,“rank”由四个字母组成,因此“g”与“ng”接近):“我今年79岁了,这是难得的,但我的精神和头脑仍然很清醒,虽然我的健康状况比前几年差了些。人过了70岁,年纪越大,健康状况越差,这并不奇怪。”

另外,还应该补充的是,越南劳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书记黎笋在胡志明主席的葬礼上(可能是错误?)宣布的胡志明主席于1969年5月10日在河内签署的遗嘱全文中,仍然提到了“阶级”(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电子报2014年8月21日报道)。

为什么在《绝对机密》(遗嘱)起草和修改近五年之后,直到1969年5月10日,也就是他去世前四个月,胡志明才将“阶级”一词改为“级别”?我们认为:“阶级”(在“人的阶级”中)似乎仅指年龄组(例如:青年阶级、青年阶级、老年阶级……)和人类生活的等级(例如:子孙阶级……)。至于“级别”,在越南语中,它带有细微的差别和表达意义:高低等级(常用于指低级,例如:平民阶级……)以及评价、等级划分,甚至表示轻蔑。

胡志明说自己是“一班人”(古今中外罕见),就是把自己放在普通人、平民百姓、普通百姓拥挤的世界中……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在撰写遗嘱的近五年时间里,他思考了很多关于人的问题,思考了历史上的越南人民,特别是在抗法抗美两次战争中遭受巨大痛苦和损失的人民!

在胡志明身上,亲民的生活方式、如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方式体现得非常频繁和自然。苏加诺总统时期,胡志明主席访问印尼时,政府预留了一个大厅给胡主席接见我们越南侨胞。但出乎意料的是,房间里挤满了越南侨胞,因为那里男女老少都蜂拥而至。胡主席毫不犹豫地离开座位,走到前面宽阔的草坪上,脱下橡胶凉鞋坐下,我们越南侨胞纷纷围拢过来。一位印尼诗人目睹了这一幕,受到启发,写下了一首名为《珍珠的内在美》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

不喜欢坐在荣誉和受人尊敬的位置上的人

和他一起坐在那里,毫无意义。

…人们喜欢和周围的人坐在同一高度。

“阶级”一词体现了胡志明的思想和道德理念。它深深植根于他的生活方式、性格以及“以民为本”的哲学思想中。但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我们无法一一详述。

功勋艺术家黎泰风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关于胡志明遗嘱中的“级别”一词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